-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城乡“二元结构”是一个国家采取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战略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这一战略,有助于在短期内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实现城市优先发展与繁荣,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国际经验表明,按照上述战略路径,一国的工业化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出现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环境恶化以及乡村不断衰落等现象。此时,如果适时创造制度供给实现乡村振兴,将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有效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法、德等国均是如此。如果置之不理,则很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推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从我国国民经济和城乡关系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调研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总书记的话意味深远,既对乡村振兴寄予厚望,也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
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城”“乡”差距扩大,症结在“城”“乡”体制机制分割。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目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路径是实现“城”和“乡”协调共进,方法是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基。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但即使到2030年前后,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仍将有超过4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相当于美国和日本人口的总和。这一客观事实表明,农业农村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统筹城乡发展仍然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加快补齐农业发展的“短腿”和农村落后的“短板”,让留在农村生活和就业的居民更加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城镇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我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单纯依靠大城市来吸纳农村转移就业人口,而是应该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郡县治,天下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在县域范围内促进人口集聚,才能不断创造出对公共服务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对乡村形成良好的辐射带动。促进城乡合理产业分工,形成小城镇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才能提供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既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又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战略提供必要的经济条件。
创新体制机制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劳动力等优惠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其次,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增强公共财政对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财力和政策支撑,完善形成城乡统一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最后,要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发展动力。构建城镇和乡村有效衔接的改革制度体系,破除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作者谭智心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