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群众收入上来了,脸上有笑容了,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村容村貌愈发干净了,党群一心越来越有干劲,小康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这是现在的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城陂村。在共青团江西省委(以下简称“团省委”)定点帮扶之前,这个省级贫困村还深陷穷困的泥淖,村民脱贫致富缺乏保障。
强化思想引领 凝聚力量跟党走
中国如今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幸福感越来越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可分割。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思想观绝不能出现偏差。但在基层地区做好党建工作,殊为不易。一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可能存在多处不规范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员限于综合素养对上级党组织政策文件认识不清或解读有误极容易在施行过程中出现“好政策变坏事”的情况。因此,抓好基层地区党建工作,凝聚党组织力量,规范党内生活,引导当地党员不断学习相关政策精神,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思想引领至关重要。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与脱贫攻坚事业深度融合,以此作为稳人心、定方向、促发展、绘蓝图的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9年,团省委统战联络部(省青年联合会秘书处)夏日辉同志来到城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伊始,就着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从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到明确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到组织村干部学习上级党委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从探索建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夜访”机制到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解决了当地党组织存在的痼疾,强化了党员思想,充实了村“两委”力量,联结了党群双方,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给当地党组织注入了一股全新动能。
找准环境定位 因地制宜谋新篇
扶贫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成功经验的集中借鉴照搬,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当地地理、人文环境综合考虑,打造出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致富产业链。城陂村水资源丰富、耕地山林面积广阔,团省委驻村工作队据此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及作物种植,2019年当地水库养鱼达7万余斤,产值近43万元,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养殖黑斑蛙已销售4000多斤,销售额6万多元;黑木耳种植基地已为入股贫困户每户按10%左右分红;中草药产业扶贫基地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左右,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500-1000元……此外,在团省委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城陂村紧跟时代潮流,对标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目前已建成100KV的扩面村级电站,占地2.25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8万元左右。
如今,城陂村已经形成了一条上下游融合贯通,具有“造血”功能的完整产业链。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致富。让当地贫困户们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回应,充分发挥他们当家做主的主观能动性,点燃他们内心渴望脱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在实际劳动中感受到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成就感、喜悦感。一改此前当地群众不知道做什么,做了之后没有获得感的不良局面。让当地群众对小康社会更有奔头,对幸福生活更有信心,对未来日子更有憧憬。
发挥资源优势 牵线搭桥促发展
近些年,国家大力号召有为青年与各类人才下基层,扎根农村地区,其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或组织优势,带着知识与经验下乡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新动能。在城陂村,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牵线搭桥推荐村委负责人罗小伟加入全国致富带头人协会,为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再由他将相关经验反哺于当地脱贫攻坚事业;针对村民反映旧农贸市场存在安全隐患且无法满足村民赶集需求的问题,团省委驻村工作队在团省委党组的有力支持下,不仅为新建农贸市场争取到了数十万元建设资金,更在土地规划、立项、审批的过程中步步紧盯,上下沟通,将本要三四年之后才能动工的项目缩短到当年即可开始建设;此外,“希望医院”“幸福食堂”“休闲广场”“图书室”……等利民项目都在团省委驻村工作队与国家、省、市、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下得到了落地建设。
这些帮扶将外面的资源引进来,将本地的村民推出去,既给当地脱贫致富提供了崭新的学习平台,又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让“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得到了充分实践,大大提升了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的信任度与好感度,推动了城陂村整体朝着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
扶贫必先扶志 “宝贝出村”长视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根本手段。只有让下一代走出去,增知识、长本领,有理想、肯担当才能保障脱贫成果,升华脱贫质量。在城陂村,有些村里娃甚至还没出过村,有的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孩子的教育问题实打实的摆在了团省委驻村工作队面前。如何解决?
驻村工作队交出了一份实打实的答卷: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赣青扶贫、希望工程、“爱心营养午餐”等共青团品牌项目的帮扶,为贫困生捐资助学,先后为村里13名贫困大学生和75名在校贫困生、留守儿童提供了助学金共计34万余元;为城陂小学生争取“爱心营养午餐”10万元;“爱心衣橱”项目为城陂小学120余名学生申请了冲锋衣、书包等折币10万余元;为城陂村小学捐赠寝具和衣物折币5.5万元,共计近60万元;组织开展的“宝贝出村”计划、青联委员讲励志公开课等活动,让孩子们去城市里感受到了博物馆深厚底蕴、看到了科技馆的奇妙多彩,青联委员们与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手拉手、心连心,共度“快乐成长”之旅,引导学生们从小立志成才、刻苦学习,将来实现梦想、报效祖国。
小举动往往最能彰显大温暖,小故事往往最能讲述大情怀。别看带孩子出去是一点点小事,对那些孩子而言却是一次接触外面世界的难得机会,也有可能就是这一次出去的机会会让他们小小的心灵有了大大的梦想与志向,更加坚定了他们要走出贫困,迎接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在团省委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如今的城陂村已无学生因贫辍学,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的兜底保障。
旧貌换新颜 蓝图已绘就
看今朝,城陂村一改此前破败景象,新房子建起来了,水泥路修起来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子里看病更方便了,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有了固定保障,孩子们的教育教学也有新发展,放眼望去,俨然一片新农村新气象。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越是吃紧时刻越要压实责任,强化担当意识。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前期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绝不能掉以轻心,既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群众“再返贫”,也要快马加鞭,加大对还未脱贫群众的帮扶力度,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写好这篇脱贫攻坚战的大文章。(作者 丁君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