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网评】他们,让父亲之风山高水长

央视网评论员方正

  今天是父亲节。这个节日,和母亲节一样,提示我们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让更多父母在这一天享受到为人父、为人母的幸福与快乐。

  这一天,我们感怀父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爱和影响,给父亲过一个温馨的节日或打个电话送上祝福,也思忖着如何像他那样,成为社会的砥柱、家庭的靠山、孩子的榜样。每个父亲在孩子心目中都如高山一般伟岸,但还有一些父亲,不仅是自家孩子心目中的高山,还是社会的楷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父亲。让我们领略其中几位父亲的风范,从他们的故事里对父亲这个角色增添更深的认知。

今年2月27日,志愿者张建国(左)和儿子张洪赫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车辇店胡同口的疫情防控值班点值守。(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阵父子兵”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可你见过抗疫战场上的“父子兵”吗?上图中这两位就是,左边的志愿者叫张建国,右边戴眼镜的志愿者是他的儿子张洪赫。今年1月下旬,疫情最凶险的时候,身为共产党员的张建国,得知其居住的社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马上就报了名。在他的影响下,刚上大一的儿子张洪赫也报名做起了志愿者,在完成学业之余和父亲一起坚守在胡同口的疫情防控岗位上。“我作为党员,更要为疫情的防控贡献力量。”张建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成为儿子人生路上的灯塔,让孩子在防控疫情的危险环境中深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父爱的厚重。

2016年,在几台手术的间隙,于铁夫倚在手术室墙上休息,这个瞬间被同事拍了下来。(资料图片)

  你见过这张曾在网络上刷屏的照片吗?照片上的人叫于铁夫,他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父亲。今年1月底,于铁夫所在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实行病房全封闭管理,他第一时间请缨,连续40天留守科室照顾患者,一下子瘦了10多斤。4月,于铁夫又参加医疗队,奔赴牡丹江支援抗疫,作为队里的责任主治医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是他的常态。6月1日,于铁夫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回齐齐哈尔隔离期间,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桌上堆着的材料和未关闭的电脑,记录着于铁夫生命最后的忙碌;背包里没来得及送出的礼物,倾诉着他对女儿的爱。“希望能成为女儿的骄傲,爸爸也为国家拼过命。”父爱无形,于铁夫以为国家、为人民拼命的精神和“铁陀螺”般高速旋转的工作状态,为女儿展示了人民医生尽职尽责的形象,将为国为民的种子播撒在一代人的心田。

国家卫健委救治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今年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对比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前不久,一张“抗疫专家一月白头”的照片让无数人泪目,照片的主人公是国家卫健委救治专家组成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今年1月19日起,邱海波临危受命,先赴武汉,再赴黑龙江、吉林,辗转3省、奋战139天。“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这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邱海波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不仅在工作中、学术上倾注全力,还十余年如一日关爱着汶川地震时救治过的孩子。被人问及为何要对这些孩子付出这么多的爱,邱海波说:“我们当医生的,不仅要做一名技术高手,更要成为有温度的好医生。”这是医之大者的仁爱和姿态。父亲之美德,儿女之财产。邱海波对事业、对患者的态度,深深影响着学习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学的儿子,儿子也想像他一样,无论学业还是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到更好。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张建国到于铁夫、邱海波,再到无数和他们一样敢于逆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父亲,他们以男人的力量护佑孩子成长、推动社会进步、捍卫国家安全,让父亲这个角色的风范山高水长,为下一代树立了更好的榜样。

  祝天下父亲节日快乐!(央视网评论员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