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摆脱贫困,过上不愁温饱、安稳舒适的生活,中国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梦想,如今大都已变为现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7年每年减贫超千万人的耀目成绩,中国的减贫成果令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也让外界好奇:中国靠什么创造这样的奇迹?
这份减贫奇迹,和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密不可分,是全国人民奋力拼搏、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三句话,足以揭示中国创造减贫奇迹的“密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揭示美好生活实现路径的至理之言,是对无数奋斗故事的高度概括,激励着14亿中国人民尤其是贫困群众。
茶光菊是浙江省象山县晓塘乡柑橘小镇的形象代言人,也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17年前,她从云南远嫁到这里时,家里一贫如洗,还欠着40多万元外债。贫穷并没有使茶光菊消沉。她和丈夫鼓起干劲,靠种植葡萄、柑橘等,有了稳定且逐渐增多的收入。十几年间,他们不仅还完了外债,还花120万元盖起了小楼。生活富裕起来的茶光菊,又把精力放到带领同乡少数民族姐妹一起致富上。她教姐妹们向外销售葡萄、酿葡萄酒,张罗大家参与当地的精准扶贫项目,带动更多人过上了富裕生活。奋斗创造幸福,茶光菊家的生活变迁是印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减贫9000多万人的伟大实践也是印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秉持着这片初心,坚守着这份使命,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的大决战。
由于自然条件差、发展相对不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共产党不会忘记这里”,彝族群众相信共产党,也盼望共产党人带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群众有所呼,干部有所应。2015年以来,先后有11000多位扶贫干部走进大凉山贫困村寨,他们中有机关干部,有农技专家,也有学科带头人、企业骨干……他们的到来,5年里让凉山州的贫困县由11个减为7个,贫困村由2072个减至300个,帮助80.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成绩背后是沉甸甸的代价。他们中,有人因为工作委屈了家人,有人一年左右时间瘦了48斤,更有140位干部因公负伤、23位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全国数百万扶贫干部的代表,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造福人民的赤诚初心和庄严使命。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向历史作出的郑重承诺。为兑现这个承诺,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瑶山是贵州省历史上最穷的“三山”地区之一,为帮助这些深山里的瑶族同胞改善生活条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组织过七次搬迁。从最初由深山迁到山下村落,到第二批搬到街道瑶寨,再到第三批迁往土地较丰富的新村,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迁往山下的二层楼房,直至2017年至2019年的第七次搬迁迁往设施完善的社区,瑶山瑶族同胞的家园越搬越好,生活也越过越带劲。60多年时间,七次搬迁,瑶乡之变浓缩了我国极贫地区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执政魄力和为民初心。依托这份魄力和初心,全面小康路上,瑶山瑶族群众已经“入列”,现有的几百万贫困群众也将如期“入列”。
70多年来,中国以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实践,创造了高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绝对贫困同步的奇迹。这个奇迹,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脱贫攻坚工作本就艰苦,收官之年又遭疫情,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用好前述三句话所揭示的创造减贫奇迹的“密码”,一鼓作气,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央视网评论员 方正)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