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网评】农村电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央视网评论员李雪菲

长期以来,“买难卖难”是困扰农民的老大难问题。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商成为推动创新农产品交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依托电商这种新业态,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推动了农村产业兴旺。同时,借助电子商务产业的全新驱动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暴发的一场疫情,给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带来极大影响,多地出现了农产品滞销的困境。但依托互联网销售渠道,很多地方化危为机,当地领导干部化身“网红主播”,通过线上销售,让农产品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

疫情暴发以来,农业农村部组织阿里、拼多多、京东、苏宁、一亩田等电商企业开展爱心助农活动,推出了流量支持、优惠贷款和运费补贴等各项促销措施,助力卖难农产品快速销售。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平台累计销售湖北农产品79.6万吨,撮合线上交易达到1280万次。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从短视频到直播带货的模式,也打造了一批乡村网红,卖爆了农产品的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新农村。

在农村电商迅猛发展的同时,仍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电商的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持续输入。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留不住,懂电商的不熟悉农村,熟悉农村的不懂电商。这样的现状制约着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人才;电商企业也可以主动参与到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输送、就业一体化链条。由此,吸引更多返乡青年加入农村电商、引导农业主体围绕电商干事创业。

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2019中国电商兴农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8.4%,且仍有5%的贫困村没有通网。另外,由于地区位置、乡村道路建设等客观原因所限,部分地区物流在可达性和实效性上存在较大问题。这需要地方政府及时整合网络、交通等各方资源进行补缺,夯实设施载体,为电商兴农消除基础设施瓶颈。

市场竞争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了农产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从根源来看,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产品标准的无序化导致的。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溯源、售后等环节的相应标准;通过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商品的品牌价值;探索农村电商销售新模式,依托大数据和供应链体系,整合地方产品和其他资源,推动电商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地方优势产业有机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支柱财源。

推动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要抓住现在电商发展红利。相信随着政策就位、市场成熟、数字技术发展以及大量人才的返乡,农村电商将迎来“黄金时代”。就如习近平总书记4月20日在陕西省考察期间所说的——“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央视网评论员 李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