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一手抓紧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经济运行——眼下,这是最迫切最要紧的“两手抓”辩证法。
近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对当前和未来的疫情防控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其中关于复工复产、就业、物价等方面的决策部署,不仅温暖了民心,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它既考验着卫生健康层面的防控水平,也考验着公共治理现代化的层级水平。不获全胜,不言成功。当前,我们要以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也要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全力推进有序复工复产工作。
这是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务实施策。一方面,把“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放在首要位置。说到底,防疫与生活都离不开高质量发展“打底”。靠船下篙,才能行稳致远。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需要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另一方面,把雪中送炭的暖心政策放在重要位置。换言之,这是考验宏观调控能力与取向的关键时刻。对企业,要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打通堵点、扩大内需,减负、稳岗、扩就业;对民生,困难群众要兜底、罹难家庭要照顾、疾病患者要救治,主副食品供应不能断档、春季农业生产不能疏忽、脱贫攻坚任务不能耽搁。此外,还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外商信心。
一桩桩、一件件,要求很细、措施很实,压实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提振了打赢这场阻击战的信心,既热了企业的心,也暖了人民的心。
疫情总要过去,生活还得继续。中国经济究竟是“一片大海”,还是“一个池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2020年开春的高难度“附加题”,中国再次给了全世界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我们能看到的是:过去一周,支付宝扫码乘公交、地铁客流回升超五成,北上广城市公共交通“回暖”;青岛、沈阳等地驾车出行率先体验了“堵车”的滋味,不少城市中心区域早晚高峰道路车流继续拥堵。当然,还是数字更有说服力: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超过70%;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为防疫,全国一起“宅”;为复工,说动就动起来。这样的效率和应对,用精准与科学来概括恰如其分。
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中国经济巨大韧性和潜力的特质也是明显的。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闻发言人盖里·莱斯所言,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来提振经济。近期党中央就防控疫情、恢复生产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就是政策空间的体现,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则是回旋余地的空间。在中国经济的“大海”之上,是经济总量近百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拥有14亿人口的市场、9亿劳动力、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能人才资源的“万顷碧波”。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大海有些风浪实属正常,但风浪从未将大海掀翻。有党中央的暖心政策在、有14亿人民的信心在,中国经济的“万顷碧波”,必会风景独好、春光无限。(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