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主题教育“牛鼻子”

特约评论员刘继勇

  当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已全面铺开。同第一批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第二批单位要紧紧扭住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的“牛鼻子”,切实拿出学的诚意、研的决心、检的深刻、改的成效,才能不断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要勤于学,通过主题教育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敏于思,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培养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穷则思变的创新意识、饮水思源的民本意识、见贤思齐的看齐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笃于行,在主题教育中,要把学习思考的结果付诸于实践、落实于行动,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武器,彻底摆脱“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局面,确保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来,达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的功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开展深入调研,对于认知自我、分清实际、掌握民情具有重要意义。在主题教育中开展调查研究,要敢于较“真”,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做调研,真抓实干谋发展,真心拜人民为师,真诚与群众交心,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善于避“形”,调研是加深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举措,要杜绝“踩点式”的走马观花、“盆景式”的只看不问、“报喜式”的探访政绩、“脱节式”的回避落实等形式主义窠臼。要勇于求“实”,实践表明,调查研究最怕“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使主题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落到实处,就要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带着问题下去要“一竿子插到底”,怀揣民意上来要“心中有数”,方可做到解决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检视问题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严格要求、提高标准、找准问题、正视问题。要刀口向内,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党章党纪相关规定,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检视反思,列出问题清单,不遮掩、不回避,做到刨根问底“照镜子”,灵魂深处“正衣冠”。要从谏如流,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对群众提的、自己找的、上级点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接受,认真反思。要务求实效,检视问题要防止偷梁换柱、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防止拿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拿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拿他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拿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拿旧问题代替新问题,做到检视问题方向不偏、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坚决予以整治”。对在主题教育中检视出来的问题,要明确整改重点,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标本兼治,做到对原则问题旗帜鲜明、难点问题明确回答、实际问题重点解决。要框定整改时限,对检视出来的问题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立行立改,整改到位,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形成长效整改机制,始终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围着问题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贯穿始终。要聚焦整改目标,主题教育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能不能让群众满意,关键看整改是否到位,只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整改落实质量的标准,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约评论员 刘继勇)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