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白昼流星”,照见扶贫干部赤诚初心

特约评论员雷钟哲

  “各位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及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条朋友圈时,我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扶贫干部冯永成最后的告别。地点显示为广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人是他的妻子。他的生命定格在2019年10月8日,43岁。泪奔、心痛……很多亲人、朋友、同事以及他帮助过的人,在留言中写下了不舍与敬重。

  然而,他们再也收不到他的回复了。

  有一种感动直抵内心,有一种信仰令人敬佩。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死后能够赢得人们的怀念与赞扬,他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一定在有限乃至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做出过不同寻常的贡献,留下了闪光的生命轨迹,让人感叹,让人追忆,以至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扶贫干部冯永成,就是这样一位让人不舍与敬重的人。

  看过今年国庆档爆款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人,一定对这部影片所包含的7个打动人心、引发共情的故事印象深刻,原因就在于故事中蕴含的爱国情、民族情、人间情……触动了观众内心的柔软。其中《白昼流星》把老知青的人间大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真情大爱成了唤醒良知、匡正方向、拯救灵魂的良药。巧合的是,冯永成的事迹像极了《白昼流星》。

  是他,在2016年5月的入户调查中,发现了10年前父母突然失踪后跟着奶奶生活的青青和大她两岁的哥哥希希,看着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的兄妹俩,冯永成觉得他们可能病了,便开车带着他们去医院。“在等待看病的时候,我抱住兄妹俩,他们终于开口笑了。”从此,兄妹俩对冯永成由开始的抵触变成了后来的信任。3年后,曾经的问题少年希希,即将成为一名紧俏的技工。可他们的“冯爸爸”,却再也回不来了。

  还是他,3年前看到覃大妹、覃小妹初中毕业后因家里经济困难、父亲身有残疾,不得已告别校园,开始帮工挣钱。冯永成登门找了她们的父亲覃福兴,劝说他同意两个女儿继续上学,而且跑前跑后,解决了姐妹俩上学的费用。如今,姐妹俩已经在肇庆市复退军人医院工作了3个多月。“没有冯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我们就不会再读书,就没有今天的我们。”覃大妹说。

  历史注定会铭记新中国持续开展的扶贫事业,因为这是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奇迹。中国在2013-2018这6年来,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扶贫开发道路。世界银行称,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联合国对此也高度赞扬。历史也注定会铭记以往和目前奋战在脱贫一线的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摸底数、挖穷根、探出路,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干出了惊天动地的成就,见证了忠实赤诚的初心。他们,在扶贫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77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留下了无愧初心、不负芳华的一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和祖国命运、人民幸福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产生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才会放射生命的光华。世界上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我们赞颂、怀念、追忆牺牲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路上最后的“硬骨头”,用奋斗的双手绘就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继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如此,才能告慰他们不朽的灵魂。(特约评论员 雷钟哲)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