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禁烟,领导干部应先向自己“开刀”

特约评论员谢伟锋

1

近年来,随着控烟工作力度加大,公交车、火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吸烟的情况越来越少,“远离香烟”“拒绝二手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风尚。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内蒙古多地采访发现,与整体控烟形势不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仍处于吸烟的重灾区,不少公职人员在办公岗位上饱受二手烟折磨。

公共场合全面禁烟是大势所趋,此刻还处于攻坚阶段,需要社会共治与全民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必须率先垂范、走在前列。早在2013年,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把各级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但实事求是说,一些机关单位依然是二手烟重灾区,越是基层吸烟问题越严重。尤其在县一级机关单位,办公室抽烟见怪不怪。与要求背离、和意愿相左,究其原因,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

2

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喜好和作风,对所在机关单位的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曾经,“左手夹烟、右手拿笔”是不少领导干部的工作写实,尤其是在碰到难题待解决的时候,一支接一支更是常态。“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以点带面的负向传导,让香烟成为工作和交际的“硬通货”。有些本来不吸烟的年轻人为融入圈子,也主动“来一口”。试问,在这样的环境里,又如何能做到全面禁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机关事业单位禁烟,领导干部要挺在前面。一个“挺”字的内涵,既是以身作则,也是状态使然。无论是创建无烟机关的顶层设计,还是健康中国的长远规划,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纲举目张,都有全面禁烟的诸多落脚。基于此,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作用,把自己挺起来、把标杆立起来,形成上行下效的正向效应。如此,才能带动一班人、影响一群人,让干净清新真正成为机关单位的环境标配。

政者,正也。领导干部在机关事业单位禁烟,既是贯彻中央有关政策精神,也是打造良好形象的加分项目。本是好事,在一些基层机关为何还有执行死角?原因在于监管的虚掷。目前,还没有听说过哪位领导干部因在机关单位吸烟而被“批评教育”的报道,但事实却不容乐观。试想,把履行禁烟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作风考核的内容,如有违反,可“一票否决”某些个人和单位在文明荣誉的申报,有了利益的切实挂钩,禁烟肯定会有主观能动性。多一些“刀刃向内”才能少一些“我行我素”,无烟机关的创建也就更顺畅些。(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