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我就一个百平方米的小销售点,自己倒腾点儿货卖,赚点小钱养家糊口,为什么非要让我办个公司多花钱?”四川成都一位个体商户向国务院督查组投诉时表示自己深感委屈与不解。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第十二督查组循迹深入基层暗访,了解到在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几个社区存在强迫小商户到指定对象处注册公司,无故加重小商户经济负担的情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市场是多重要素的集中体现。它的正向激励点,包括不断成长的需求、消费升级的商机以及主动开放的趋势。不过,对于更多微小的市场个体而言,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一流的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最直接的效应就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反之,则催生出一大帮“用脚投票”。
明明只有“鸡”的规模,却非要个体户装“牛”,成都一些街道与社区的做法,在全国各地想方设法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异类。“放管服”的改革,是要让政府部门时刻秉持着“店小二”服务精神,主动“打开门”“俯下身”“心贴心”地倾听市场的需求之声,解决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让大家真正得到实惠。相形之下,成都这些街道与社区的做法,活脱脱一副“有权任性”的模样。
退款现场(国务院第十二督查组供图)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往往在基层有着最大的映照。如果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乱作为”,增加市场主体负担,就可能面临地方和市场“双输”的结局。从报道来看,成都市双流区九江街道几个社区里,上百个体户“被公司”、“只有到这家交钱办手续,才能做生意”……诸如此类的声音反馈,都是基层“乱作为”的典型表现。把开办公司数量当成显示政绩的“踏脚石”,把公司登记收费作为“唐僧肉”,人为制造各种隐性壁垒使得小商户“瞎折腾”,直接损害营商环境而不自知,这样的短视,又如何在各地“等不起、慢不得”的营商环境竞争中先人一步?
改善营商环境,不容“乱作为”的任性。多推“啃硬骨头”的举措,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才是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一以贯之的应有之义。其中的关键,是不能在过程中变味、跑偏。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改善营商环境,从来就是“刀口向内”的改革举措——主动做“加减法”,善于利用市场化机制,增大开放和包容的程度,以及建立明确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都是行之有效的抓手。要作为,更要好作为。如此,才能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