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的学习兴趣,不能靠人脸识别来培养

特约评论员李勤余

1

  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据介绍,这套系统除了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还可以将全程监看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来不少争议。有人担心,人脸识别系统可能会侵犯学生的隐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此,校方认为,此举意在减少学生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代课以及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行为,提高学生到课率,严肃课堂纪律。

  平心而论,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但用人脸识别系统来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显然是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缺乏信心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不相信高校学子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要用严厉的管制督促他们听课。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成长的年轻人,就能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体现出的是校方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视,这应该得到肯定。但显然,比起强制的管理模式,大学更应该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比起“监看”学生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学校的目标更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独立思考和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很难想象,一个在“课堂监看”下度过大学四年的毕业生,能够拥有很强的创造精神。

  因此,这场争论的真正意义是引导社会方方面面共同思考,我们的高校教育应该以何为宗旨,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科技培养合格人才。(特约评论员 李勤余)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