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力驱动”做新时代好干部

特约评论员刘继勇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全面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党员干部要按照要求,对照标准,自觉争当新时代“四力”干部。

  保持定力。苏洵在《权书·心术》中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政治定力是党员干部思想的“压舱石”、方向的“稳定器”、行为的“校准仪”、干事创业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就是要讲政治、有纪律、守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涵养“咬定青山不放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才能保持“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政治清醒,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增强脑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时代要推进乡村振兴,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必然错失发展良机。增强脑力就是要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想得宽、想得深、想得远。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脑力,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为思想注入活力;要在研究中增强脑力,遇事应多动脑,多想几个为什么,多思几个怎么办,让脑子装着问题,让思维活跃起来,不断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要在实践中增强脑力,躬身实践,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增强科学思维的能力,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保证各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校准眼力。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眼力就是观察、发现、辨别事物的功力,所谓:“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有挑战、有荆棘、有诱惑,党员干部要练就一双“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火眼金睛”,既能从战略全局上观大势,又能从细微处察丝毫,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要关注八方,关心大势、关切大事、关注大局,开阔视野,避免认识局限。要洞察秋毫,干事创业要善于从细枝末节和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梳理知你我、辨是非、分真假、断美丑。要见微知著,善于从苗头萌芽中发现倾向性问题,从个别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从偶然偶发中发现工作的内在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在“乱云飞渡”中明确前进的方向。

  修炼脚力。荀子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李白明知蜀道难于上青天,却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徐霞客穷尽一生,用生命记录地貌环境,撰写《徐霞客游记》;玄奘历经磨难,西行求法,普度众生。修炼脚力,就是要增强亲知躬行的能力。党员干部要为党和人民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在不辞劳苦、行万里路中亲民情、取真经。所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坚决杜绝“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为了出镜头、露露脸,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的虚浮之风。只有眼睛向下看群众、脚步迈开到基层、重心下移接地气,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双脚踩在泥土上的笃定和踏实,才能拥有履行新时代新使命的自信和底气。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增强“四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积累、不断修炼、久久为功,方可发挥“1+1+1+1>4”的功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星星之力”。(特约评论员 刘继勇)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