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第三战役”攻坚期

特约专家王传宝

八一建军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举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总结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的方针原则、思路举措和具体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创新性,为确保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走好走实、善作善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7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中央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王伟大校在会上说,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总体上是按照“三大战役”来打的。“第一仗,率先展开领导指挥体制改革,重在解决体制性障碍;第二仗,压茬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矛盾;第三仗,着力深化政策制度改革,重在解决政策性问题。”

目前,在领导指挥体系改革方面,一些体制性障碍已渐次被解决,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战略指挥、战略管理功能,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构建新的军队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体制。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方面,按照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新型力量、理顺重大比例关系、压减数量规模的要求,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这一战役也取得重大进展。至此,可以说,前两大战役都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取得了预想的成果,“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有效解决了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实现我军组织架构历史性变革、力量体系革命性重塑”。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其关乎能否“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衔接”,关乎改革能否确保整体联动,发生“化学反应”。早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就明确指出,军事政策制度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其目的是“解决军事政策制度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释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效能,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掌握军事竞争和战争主动权”,其内容包括深化我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改革军事管理政策制度。这“四个方面”集领兵、用兵、养兵、管兵之制于一体,涵盖了军事实践活动各个领域。

可以说,政策制度改革事关全局。既是巩固和拓展前期改革成果,进一步释放改革效能的关键一招,又是进一步解决制约我军建设的政策性问题的根本。对此,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审定改革工作方案,亲自指导重大问题研究论证,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通过改革,构建导向鲜明、覆盖全面、结构严密、内在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我军党的建设制度;形成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形成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

这一战役涉及到军队改革的方方面面,涉及到重大的利益调整并确立重要的利益导向,事关军队战力的提高和军队活力的激发。因此,需要群策群力。既要凝聚全军官兵的改革共识,又需要军地协同有序推进。习近平主席评价这一战役时用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制度性重构”。重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政策制度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深度推进、系统集成,其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一些阻力,冲击到一些固有的惯性的观念,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调整问题。但是,要建成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这一战役只能胜,不能败。改革只能进、不能退,不然都会阻滞和影响前两个战役的胜果。

这次改革不是修修补补,而是“整体重塑”,可见力度之大、规模之广、调整之深。可以说,这一战役力度大、创新性强、任务异常艰巨。自推进以来,一直在稳步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攻坚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具有特殊复杂性,因此要把系统集成作为一个基本理念和原则牢固确立起来,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行为障碍,善于谋新策、出新招、走新路,确保各项政策制度切合实际、行之久远。要强化使命担当,强化系统集成,强化创新突破,尤其需要强化军地合力。对此,习近平主席强调,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是军地双方共同的任务,要增强全局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

“三大战役”进入关键阶段,“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这一第三战役进入“攻坚期”,这就需要全军上下、军地双方坚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智慧和能量,呼应官兵期待,一切以“提高战斗力”为最高标准,凝心聚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这样才能取得这一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进一步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作者王传宝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