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他还是个孩子”纵容“熊孩子”

特约评论员冯海宁

1

  5月8日,有网友上传视频称,在北京五棵松一家书店内一个男孩大声念英文,一位工作人员礼貌提醒,却遭到男孩指着鼻子呵斥。视频中,男孩用手指着旁边一名女性工作人员称,“信不信我抽你?”而其母亲只是强调“小孩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却并未有任何制止和道歉举动。视频一经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关注和热议。

  近年来,有关“熊孩子”的案例不少。上述新闻中的男孩显然又是一例。该男孩在安静的公共环境里大声念英文本来就属于一种不文明、不守规则行为。但其接下来的行为更令人咋舌——当工作人员礼貌提醒时对工作人员说出“信不信我抽你”这种充满粗暴、野蛮气息的话来,还有其母亲的表现都实在是让人难以苟同。

  按理,监护人应该对孩子这种行为及时批评教育,并向书店工作人员道歉。但令人意外的是,一位可能是孩子家长的女性过来跟工作人员说,“小孩不要管他,你忙你的吧”,然后把男孩拉走了。家长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理由,既不教育也不道歉,又会对这个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该女性是男孩的家长,无疑是极不合格的家长,不仅过去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让孩子养成文明习惯,没有培养应有的素质,而且在孩子粗暴行为发生后也不懂得科学教育,反而以“他还是个孩子”大事化小,这对于男孩是一种纵容,很有可能埋下后患。

  有人说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从这个事件来看,显然证明这话没有错。因为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和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不客气地说,“信不信我抽你”这句话不排除就出自家长之口,复制在孩子的脑海中,在某些场合就说了出来。孩子本来是一张白纸,给孩子灌输文明还是灌输粗暴,往往取决于家长。

  家庭无疑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和主要环境,文明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大概率是文明的孩子。而生长于野蛮粗暴的家庭,孩子不免会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

  如今,有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重视学习成绩,对道德、法治教育漠不关心,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可能是“学霸”,但从道德和法治角度审视,孩子或许是“低能”。

  视频中这个男孩大概也是在家长和学校只重视学生主课考试成绩的环境中成长的,所以,在公众场合就缺少公共意识、道德素质,把别人礼貌提醒认为是“管”自己,继而说出“信不信我抽你”这种粗话。

  可见,此类“熊孩子”事件不仅应从个体角度有所反思,还需要学校、社会协同发力。人生之路漫长,别让现在某些不良行为影响孩子一生。(特约评论员 冯海宁)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