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痛点,让更多暖阳照进“孤贫儿童”心中

央视网评论员张筱宇

  有这样一群孩子,面对家庭支离破碎、生活困苦,在稚嫩的年龄担起成人的重担,忍受四面八方的异样眼光。他们中有些年幼失去双亲,处于无人抚养的困境;还有些比孤儿的处境更艰难,在困苦“夹缝中”求生存。

  10岁的小婕(化名)出生不到3个月时,妈妈便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去年爸爸又因犯罪入狱,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爷爷身体不好,奶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临沂市莒南县城的工厂食堂打工。本就内向自卑的小婕,因为没见过妈妈,爸爸又犯罪入狱,还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没有妈的孩子像根草。”在沂蒙地区,像小婕这样的孤贫儿童不止一个。这些孩子是社会上最弱小、最需要呵护和关爱的未成年人,也是亟需被救助的特殊群体。

1

  图/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小云(化名)正在写作业。她现在与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个弟弟,爸爸“失踪”后,妈妈在弟弟刚满百天时,丢下他们离开了这个家。

  成长之痛,让孤贫儿童面临的问题远比表面看上去复杂得多。一是容易成为“问题少年”。在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暖,孤贫儿童极易出现性格偏激、内向,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认同感低等心理问题,导致判断是非和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极端者还可能被蛊惑跌入犯罪深渊。二是监护人陪伴缺失。孤贫儿童多数都生活在偏远农村,散居农村的孤贫儿童又大多由老人或亲属监管,因年龄较大、忙于务农、经济负担重等问题,加之情感隔阂,造成对孩子的监护不力。三是部分未纳入国家救助体系。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及关爱,困境儿童的状况大为改善。国务院在2016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更加细化,对保障救助孤贫儿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部分标准意义以外的“孤儿”身处困境。由于未被纳入救助体系,他们中的很多人处于法律保护和政府救助的边缘地带。

  要看到,完善孤贫儿童的救助体系仍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相对于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关怀则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如何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找准“短板”及“突破口”,是破解困局、决定他们将来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沂蒙地区孤贫儿童的困境,越来越多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去年4月份,在临沂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临沂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临沂市慈善总会、临沂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了手牵手圆梦行动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服务团旨在从心理援助、精神陪伴等方面关爱孤贫儿童。如今,已有6000多名志愿者走遍沂蒙山区9000多个村庄,在全市摸排出5000余名孤贫儿童。

  扶助弱者现大爱,沂蒙精神暖沂蒙。在“不放弃一个孩子,不放弃一个家庭,帮一个成一个”的号召下,志愿者服务团用“扶心、扶志、扶智、扶技”的帮扶模式,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逐步提升,培养孤贫儿童的信心和自主能力。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自创建以来,已有5所学校免费接收来自各区县的180名孤贫儿童就读,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3000余名孤儿得到“一对一”帮扶。短短一年时间,团员们一对一精准帮扶,他们中,有做了10年志愿者,早已跑遍乡镇村庄的“外乡人”韦忠芬;有身患血液病,却总想帮助他人的家庭主妇张新英;有用工作之余走遍各县乡,让300余名孤贫儿童得到一对一帮扶的张永良;还有头发早已花白,时刻惦记着给更多孩子医疗救助的退休医生曹守菊……无数志愿者走遍沂蒙山区结对帮扶,用脚步丈量爱的里程,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这群孩子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值得注意的是,志愿团中不乏来自各地的“老面孔”,他们多年来一直行走在奉献爱心的路上,是邻里乡亲们心中的大好人。过去有句话讲,人心齐,泰山移。短短一年时间里,点点爱心之火在这里汇聚,在整个沂蒙大地蔓延。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这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支援革命的真实写照。在新时代“沂蒙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清晰地看到,大爱在这里延续。可以说,临沂市孤贫儿童志愿者服务团用朴实的行动去关心呵护这群孩子,在他们心中种下善与爱的种子;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政府部门不断联动、汇聚社会力量,让更多孤贫儿童得到社会关爱,受到良好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幸福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央视网评论员 张筱宇)

网友立场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