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并举,决胜扶贫攻坚

特约专家谭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攻坚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打响了以“精准扶贫”为指导思想的脱贫攻坚战。经过6年努力,预计到2018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贫困村将退出80%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50%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预计将降到2%以下。从时间上看,距离《“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确定的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我国扶贫事业已经进入到“最后一公里”的冲刺阶段。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这说明,在脱贫攻坚战的最后阶段,重点攻坚和保证质量是成功实现精准脱贫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重点攻坚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事业经历了以体制改革为主的体制扶贫、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的开发式扶贫、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攻坚扶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扶贫以及当前的精准扶贫等各个阶段,各阶段从不同层面施策,大幅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可以说具备脱贫条件的已经全部脱贫,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是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战最为困难的战役已经到来。要实现这部分人口的成功脱贫,必须坚持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注重发扬贫困人口自强自立精神,必要时政府公共政策实行兜底,切实保障贫困人群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胜利果实。

  保证质量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这里面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数字脱贫现象要坚决制止,对那些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的工作方式要及时纠正,不要出现有的地方到2020年脱贫了,但是有些农民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现象;二是客观正确地看待贫困发生率,有步骤地逐步降低贫困发生率。要看到,贫困发生率是一个客观事物,一些通过政府帮扶实现了转移就业、出棚进楼,告别城中村、告别蜗居之后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不可抗力致贫的几率将客观存在。又要看到,贫困发生率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公共政策设计和体制机制保障降低的,如上述出现病残人群的返贫问题,脱贫人群在就业、就学、养老等方面遇到的难题,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的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脱贫保障机制加以解决。

  2019年是我国扶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一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唯有贫困地区的百姓笑了,全面小康社会才是真的来到了。(作者谭智心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