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五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

特约专家沈逸

  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乌镇拉开帷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强调,“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共进共赢、互信共治,习近平主席为全球网络空间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提出了重要倡议和实现路径,赢得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誉。

  本届互联网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嘉宾参会。尽管开幕当天恰逢农历立冬节气,但共同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良性变革,共同努力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携手共进、追求共赢、造福世界人民的灼热愿望,让乌镇沉浸在热情的海洋之中。

  五年前,怀着推动互联网更好发展、造福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景,中国在有着千年历史的浙江乌镇,与全球的志同道合者共同开启了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进程。五年来,乌镇进程梯次丰富、完善,围绕习近平主席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发展“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围绕习主席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所擘画的宏伟蓝图,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定期聚首乌镇,分享经验、共谋良策,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出至关重要的积极力量。

  五年间,乌镇经历了艰巨的建设历程,世界也从乌镇看到了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诚意、能力和行动。拔地而起的会展中心,“刷脸”就能进、对商品微笑就能打折的无人超市,能帮患者推荐就诊科室的远程语音问诊,扫码就能享受机器人服务的智慧餐厅……展现在乌镇的一切,让与会各方看到了信息技术革命造福人民、为产业赋能所散发出的魅力和潜力。身处这样的环境,目睹如此前沿的成果,让与会者拓展了视野,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与目标。

  五年间,乌镇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了新的理念体系和目标模式。从提出“命运共同体”,到明确互联网发展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再到强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申“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聚焦“共进共赢、互信共治”,这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越来越得到各方赞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五年间,中国在乌镇这个大舞台上倡导的新主张和新见解,无论是尊重网络主权,还是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都在国际体系的风云变幻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相关方日趋明确地感受到,当原有的动力来源和动力枢纽因为各种复杂原因而趋于疲软时,中国却自信、稳健、强劲地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良性变革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乌镇产出的成果,伴随着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变革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完善,也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征程。这五年,乌镇峰会为这一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着,其中总结提炼出的最重要一条经验,就是全球网络空间必须造福世界人民,这就要求聚焦数字发展,增加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以负责任的方式,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的良性演化。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必须首先能够为世界人民的衣食住行提供有效的增益,必须让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升和改善,必须以符合技术发展内生规律的方式构建有效的治理体系,才能确保互联网发展朝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不断前行。

  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个别国家单边主义和极端自我中心的立场以及不负责任的做法,为全球增添了一些阴霾。然而,历史前进的逻辑不会更改、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会转向。一如乌镇峰会所展示的那样,中国本着造福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初衷,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吸引着与会各方共同向往、共同努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更多的相互信任,更好的深度开放,更加实惠的利益共享。而中国,已就此作出表率,无论是刚刚开幕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还是正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对历史作出的负责任回应。

  展望未来,在中国的推动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球互联网必将循着互信共治之路,实现共进共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将以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造福世界人民。(作者沈逸系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