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近日,一则暖新闻引来许多网友点赞。
8月14日,湖南长沙147路公交车的监控录下了这么一段暖心视频:公交车在行驶途中发现前方斑马线有一老人正准备过马路,于是停车礼让,老人往前走了几步后,为表感谢,不仅挥手敬礼,还鞠了一躬。据该司机说,老人大概有70岁了,自己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觉得很是感动。
老人不经意地鞠躬表示感谢的举动,让人动容。同时又让人感慨,在没有信号灯的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本就是驾驶员应该做的。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经历,在没有信号灯且川流不息的路口,即便是你站在斑马线的一端,却迟迟到不了另一端。从表面上看,斑马线界定的是人与车的先后次序问题,但实际上,它反映的却是这个城市的文明秩序程度,也能深刻影响人们在这个城市的生活状态。
可以看到,驾驶机动车的车内人必然属于强势一方,而行人相对就属于弱势一方。尤其是在有斑马线无信号灯的路口,车不减速,行人只得退让,这就造成了道路资源使用上的不平等。进一步说,从安全的角度上考虑,机动车礼让行人,使行人的安全得以保障,对交通安全也有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很多城市制定并推行了更细致的“车让人”制度规范,如,去年起北京开始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关车辆不避让行人“罚200元,记3分”的处罚规定;2010年1月杭州在制定《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规划》之后,开始严格执行“车让人”一系列的制度和处罚机制……
虽然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已经实行机动车在斑马线前要礼让行人的强制规定,但我们还要看到,一个城市的交通拥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和车的相互“较劲”,司机、行人互相抱怨的现象也不在少数。有的司机表示,礼让可以,但总要揣摩行人在斑马线路口上是要歇会,还是要过?有些人则认为,有时汽车已经停下来礼让,但行人走到一半时还可能遇到其他突然冲过来的车辆,是很危险的。面对此类情形,首先,应考虑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如在人流较分散无信号灯的斑马线两端,增加带有按钮的信号灯等能起到提示作用的设施;其次,应严格执法并长期坚持,打消不守规则者的侥幸心理,司机、行人双方的行为才能趋向更加文明规范;再次,在礼让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加强宣传倡议引导,让整个社会形成守法礼让、文明出行的大氛围,让文明礼让的良好风气日渐形成。
在一些国家,“车让人”已然成为司机的一种驾驶思维,并且很多国家“车让人”风气的形成,都经历过一个严管严罚的过程。比如,在韩国,警方对于司机无视斑马线的处罚十分严厉,无论何种信号,凡车辆妨碍行人横穿马路时,罚款6万韩元,并扣罚10分;新加坡对驾驶员行车也有很严格的法律约束,明确道路交通法属于刑事法,如果触犯,将会受到轻则罚金重则监禁的处罚等等。
随着中国进入“汽车时代”,斑马线上的人车矛盾逐渐凸显。行人和司机唯有在秉持通行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迎来更加包容礼让的文明时代。同时,交管部门应及时关切群众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细化处罚标准等方式,保障城市道路的通行秩序不断改观,更好协调人与人之间在道路上的和谐关系。唯有各方配合,持续发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才会变得更加有序、安全。(央视网评论员 竹雨)
央视网 2020年10月4日
央视网 2020年10月1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30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8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
央视网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