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最新数据。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过,投资、消费、就业等领域一些个别数据的波动,也引起了各方注意。对此,专家指出,前期基数较高、季节性因素、主动调整结构等都会对短期经济数据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这种变化还需要理性看待。如果从趋势性变化和宏观视角来看,短期数据的波动实属正常,不影响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7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年度评估,认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该机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6%,与其4月的预测一致。中国经济保持着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各方看好。
从投资增速来看,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放慢而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以及对投资依赖的降低。
从消费来看,中国经济更是引人注目。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说明,从中长期看,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容、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是没有改变的,消费平稳增长是有支撑条件和基础的。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迈向“双中高”的必由之路。2018年以来,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积极有序推进。1—7月,退出煤炭产能约800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3000万吨的80%以上。以改革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也在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化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稳字当头,提高政策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补足短板,以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防范风险,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破解难题,坚定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遏制涨价,坚定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稳定就业,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点具体要求,也让中国经济“稳”的态势更加趋于明显。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从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托举起覆盖13亿多人的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创造了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的脱贫奇迹。而今尽管外部环境变化明显,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表现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足的经济体之一。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作者杨飞系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