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片酬回归理性,更要让片“值”攀登高峰

央视网评论员郑芳

  今天(8月11日),一条来自三大视频网站、六大影视制作公司的消息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刷了屏。

  这条消息就是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联手发布的《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声明中,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大影视制作公司向艺人“天价”片酬现象发起了抵制,称将对不合理的演员片酬进行控制,并明确其采购或制作的所有影视剧,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这九家单位抵制“天价”片酬的消息一出,瞬间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纷纷为这一做法点赞。有网友表示,“坚决拥护抵制‘天价’片酬,只有合理分配资源,才能拍出更加优秀的作品。”的确,如果一部文艺作品的资金大头都被主角拿去了,那么用于摄制的投入必然会变少,势必将影响作品的质量。更甚者,如果任由这种比拼片酬的现象进一步蔓延,影响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风气。由此而言,让艺人片酬回归理性势在必然。此外,也是至为关键的一点,还要让片“值”勇攀高峰。

  所谓片“值”,含义有三,首先是价值。文艺作品不等同于普通商品,它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因此,包括影视剧在内的文艺作品,应把握住为人民创作这个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才能既有口碑又有票房。

  其次是质量。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等特点。从古至今,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任何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创作行为,任何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都不仅是对文艺的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伤害。尤其在我国电影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银幕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量连年稳居世界第一的当下,更应该把影视作品的质量提上来,在影视产业的“高原”上塑造出更多“高峰”。

  再次是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个道理体现在面向大众市场的影视作品上,效果尤为明显。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影视作品,电视剧有《琅琊榜》《大秦帝国之崛起》等,电影有《战狼》《我不是药神》等,都因为高评分带来了长时间的收视、观影高潮,而这个评分就是百姓口碑的一个量化。一部好的作品,人们认为值得看,便会口耳相传,便会评出高分,这比任何形式的造势、炒作都有号召力;相反,一部粗制滥造、低俗媚俗的作品,人们也会用评分来“投票”,不及格的评分足以对一部影视作品构成“杀伤力”。

  “天价”片酬并不会带来文艺的繁荣,反而有损它的发展。拼片酬无异于“杀鸡取卵”,倒不如拼一拼演技、拼一拼艺德,多创作一些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通过价值和质量赢得人民的口碑。如此,才算得上这份“限酬”声明真正的意义。(央视网评论员 郑芳)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