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切入点

特约专家周宏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凸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每个中国人的期盼,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认识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

  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既是问题导向,更是民心所向、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必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民生的重要方面;只有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人民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生活环境也才能更加宜居。为此,我们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国GDP总量接近83万亿,财政收入超过17万亿,已有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有可能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我们应当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奋力爬坡过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必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效,也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环境代价。经过近年来的治理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因此,我们必须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举国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遵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要务是带领全国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是最普惠的民生事业,它牵涉着亿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要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美丽中国,就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基本遵循,就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展现点,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建设美丽中国与创造美好生活辩证统一、互促共进的关系,指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发展走向。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可用来建设绿水青山;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生态文明,生活富裕但生态环境退化也不是生态文明。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惟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才能实现。

  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载体,也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载体。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将推动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作者周宏春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