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众筹不能成为诚信灰色地带

央视网评论员李雪菲

1

  8月初,一位37岁胃癌患者刘凌峰的遗愿清单在朋友圈刷屏。各大媒体对这份遗愿清单的转发让刘先生成为了网络红人,受到广泛关注。

  其后,有网友曝光刘家家境富裕,其家人却在众筹平台募捐30万。指出刘凌峰本人是房产企业高管,名下另有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其去年出售武汉十多套房产变现。其妻子驾驶车辆为宝马z4敞篷跑车(厂家指导价为58.3万-90万),名下也有一家公司。

  消息一出网上沸腾了,不少网友质疑这种明明有钱却在大病众筹平台哭穷卖惨求救助的行为是骗捐,质疑病人及家属是在透支人们的善意和爱心。刘凌峰家属则否认家境殷实,表示由于现在病人病情较重,照顾病人是第一要务,待病情稍缓将会详细回应这个问题。刘凌峰则于8月4日发了一条朋友圈,称“无力解释,可做房查,也接受财产核算,上帝面前无人能说谎。”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之前同样大火的罗一笑事件。一篇深情款款,饱含家人深情的求助文章,却在文章发出后出现反转,被质疑是“带血营销”。

  随着大病众筹平台的火热,众筹平台上一条条带有个人求助性质的网络募捐信息不时在朋友圈中出现。但在网友踊跃献出爱心的同时,又该如何保证求助者发布信息的真实性,确保网友的爱心不被利用?

  目前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对于病人个人情况的审核,由于涉及个人隐私且无规可依,除非求助者的主动配合,不然只能依靠求助者的自觉。这确实为一些人利用公众同情心卖惨敛财提供了可能。此种行为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公众对平台失去信任,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通过此类渠道获得救助。

  因此,从主管部门来说,需要通过立法及监督来间接规范个人求助行为。对求助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制度性、系统性的约束,对于求助者、募捐者、网络筹款平台、网络善款等加强规范和监督。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求助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广大爱心人士的合法权益。

  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发动社会监督。通过公众的参与,可以为信息核实、监督提供更为有价值的线索。对于部分不实求助信息的积极举报也能让骗捐者早日现形。

  从众筹平台来说,作为求助者审核信息的第一把关人,平台应该做好求助人信息审核工作,抓好信息核查机制建设,同时建立监督、反馈机制。一旦有人举报,立即启动相关调查程序,回应社会关切。

  对于求助人个人情况真实与否的判定则必须厘清众筹平台和求助者的责任,倒逼平台和求助者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从而杜绝虚假网络大病众筹。

  只有对大病众筹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法从快打击众筹诈捐,才能消弭诈骗丑恶,保护公众善举。如此,网络众筹才会走得更好、更远,惠及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央视网评论员 李雪菲)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