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编辑负责近千个公号,我想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特约评论员王言虎

  最近,一家叫量子云的专门做微信公号的公司,作价38亿元被上市公司瀚叶股份收购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13日晚上,上交所对该上市公司发出问询函,就公司标的资产的合规运营风险及政策风险、交易合理性、标的资产的盈利模式及经营风险等,提出疑问。问询函透露了一个细节,量子云编辑人员有50人,但公司需维护的公众号却多达981个,人均维护20个公众号,一时间惊呆吃瓜群众。

  一个做公号的公司卖出38亿,这原本已经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力--写公号可以赚钱,但没想到竟如此赚钱。更让人没想到是,做出38亿估值的,是一个仅有50人的编辑团队。平均一个编辑负责20个公号,这战斗力实属“逆天”。

  人均维护20个公众号,这超出了一般认知经验。在正规的媒体机构,一个公号,至少需要两三人运营,甚至,有的还会成立专门的内容与运营部门。所以,这50人到底是怎么运营近千公号的?

  上交所的问询函就指出,(量子云旗下公号)微信文章内容如何生产,非原创文章是否涉及侵犯知识产权;微信文章内容是否涉及低俗以及有“标题党”之嫌。所以,量子云旗下公号,是否涉嫌抄袭、洗稿,就值得追问。事实上,当一个人负责20个公号的运营,其所产出的内容,质量如何,也就不言而喻。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赋权了内容传播,各种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一些人只消在新媒体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进行个人品牌的营销。而一些人为了获得平台补贴与广告收益,不遗余力把自媒体做成大号,以期在风起云涌的新媒体江湖分一杯羹。

  在自媒体江湖掘金,这无可厚非。事实上,新媒体经济也是当下新经济的一部分。若一个人有才华,能坚持,运营得当,就会通过自媒体获取不少收益。而现实中,不少自媒体人确实借此实现财务自由。

  一些有商业头脑的人,还通过注册、收购多个账号的形式,组建了新媒体公司。通过招揽一批内容与运营人才,将自媒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量子云、二更厥为其中翘楚。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头部。

  但当下的自媒体生意出现一种功利化倾向。一些自媒体没有原创内容生产能力,或觉得原创成本太高,却又想收割流量红利,便选择通过抄袭、洗稿的方式“生产”内容。虽然各大新媒体平台都设有防抄袭机制,但自媒体江湖草蛇灰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平台往往在与那些自媒体搬运工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虽然现在上交所仅仅是对收购公司进行问询,不能判定被收购的量子云,其运作方式一定有问题。但50个人运营近千个公号,这畸形的投入产出比,难免引人遐想。可兹对比的是,最近因为消费空姐被害事件被万人所指的“二更食堂”,一个上百万的公号,其运营人员也仅仅只有六人。人少活多,把关不严、质量粗劣,自不奇怪。有理由认为,量子云所谓人均负责二十个公号,其质量不会好到哪里去。

  眼下的自媒体江湖,处处洋溢着挣快钱的浮躁气息,严肃认真的人少,投机取巧的人多;平心静气的人少,浮躁功利的人多,由此导致,自媒体江湖劣币驱逐良币,真正专注内容的人被边缘化,不少靠洗稿或抄袭的人却大发其财。这样的情形,不仅破坏了自媒体创作的良性秩序,更可能加剧不劳而获的心态,这破坏的是整个社会心态。(特约评论员 王言虎)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