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的“开挂”人生,你也可以拥有

央视网评论员拙言

  2018年2月4日,天津大学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因一位特殊的“毕业生”而倍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为了这一刻,她奋斗了整整四年。其实,早在几年前,薛奶奶的故事就已在网上流传,她不仅学习了四门语言(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制作Excel表格,用Photoshop后期处理照片,还喜欢摄影、滑冰、游泳、骑车、田径……被网友们惊叹为“开挂”的人生……

  与之相似的,还有另外一个老人王德顺的故事。他44岁学英语;49岁当北漂;50岁开始健身;65岁学骑马;78岁骑摩托;79岁上T台,如今82岁高龄的老爷子,为了心中的音乐梦又开始学起了打碟。可以说,为了艺术,王德顺一辈子都在突破自己。

  作为老人,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含饴弄孙的老年生活,颐养天年。是什么样的精神信念支撑着这些老人“折腾”自己的晚年生活呢?作为天津大学毕业生发言代表,81岁的薛敏修这样说:

  “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自己……对我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地去生活,不要屈服于同龄人的压力,时间有限,不要囿于成见,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自己的初衷。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走下去的勇气……”

  如果单看这样涌动着青春色彩和坚定信念的文字,你会相信这是来自一位耄耋老人吗?笔者不禁想到了近年来流行于年轻人中的丧文化。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样的句子伴随着一张名为“葛优躺”的照片和《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流行歌曲在年轻人中蔓延开来,“丧茶”、Sad Frog、马男波杰在年轻人日常交流的语言中频频出现,更有人叫嚣着“每天来点儿负能量”“逃离北上广”。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丧文化的出现,是一些年轻人在压力和挫折下不能正视现实、自我逃避的表现。这种文化的流行,于当事者只是焦虑、无奈、麻木、绝望等负面情绪的发泄,于围观者则更多的是娱乐、调侃和消遣。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自嘲而已,只是用来缓解压力,“除了丧,我们也有坚强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对那些“抵抗力不强”、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年轻人,丧文化的影响加重了其消极避世和自我沉沦的行为,不仅会造成年轻人不思进取,一事无成,悲观厌世,甚至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是危险的。

  2018年1月29日凌晨,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25岁的研究生罗某,在一家小旅社自缢身亡。在遗书中,人们发现了这样的字眼:“在武汉玩了一年,什么事都没做。没什么遗产留下,借了一屁股债,不会还了。我太幼稚了,大人和我说的都是对的。可惜我明白太晚。都是我自己的错,对不起……”50岁的罗父面对儿子的遗言老泪纵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遭遇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困境,这样轻易地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都让人痛惜不已。

  人的一生谁不会遭遇挫折呢?“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如果哲学泰斗伏尔泰的话让你觉得遥远,那么再借用82岁的“健身老鲜肉”王德顺的几句朴素的话,送给那些遭遇到挫折并一“丧”不起的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太公平就没有法律存在啦,所以,要接受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当你战胜困难的时候,你会产生无比的喜悦。人活着就是为了战胜困难,如果生下来什么困难都没有,整天让你躺在那里,给你无数好吃的东西,让你周而复始地吃和睡,活着就没有意思了。战胜了困难,你才会觉得活着有价值。”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立春刚刚过去,春节就在眼前。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开始。趁着还有梦想,趁着还有大把的时间,与其蹉跎人生,不如乘着春风,埋下头,脚踏实地,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而奋斗。只要努力,“开挂”的精彩人生,谁都可以拥有。(央视网评论员 拙言)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