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执法 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央视网评论员刘波

  近日,一则围绕“警察和小偷”的暖新闻在朋友圈刷屏。这则新闻讲的是1月18日,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民警将涉嫌盗窃的女嫌疑人送到看守所。突然,她回过身向民警深深鞠躬,说:“谢谢警官,谢谢!”

  在警察和小偷之间区别于常见画风,这个场景就显得有点儿“另类”。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去探究事件背后的真想,是什么让小偷非但不恨警察反而还诚意满满地表达了对警察的感谢之情?

  法律的严肃性就在于不徇私情,秉公执法。与此并行不悖的是南宁警方在依法抓捕一名惯盗女嫌疑人时,面对犯罪嫌疑人提出希望不要在她年仅11岁的女儿面前给她戴上手铐时,执行任务的民警考虑到嫌疑人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身心健康的担忧,以及对未年人的保护,以人性执法开展工作,刻意避开孩子给嫌疑人戴上手铐,并对孩子细心照顾,对嫌疑人耐心劝导,采取“柔捕”工作法,让执法充满了温度。

  人性执法,柔性执法,不是人情执法,而是让执法在法度内亦有温度。人性执法并非“法外开恩”,也并非无原则的让步和妥协。就拿这起案件来说,执法人员对嫌疑人执法并没有缺位,也从未背离执法的原则和严肃性。只是在执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和人性。对嫌疑人尚未成年的女儿给予了更多的人性关爱,这种走心的执法,体现了法治社会的文明程度。

  法学家安提戈捏也曾说过:“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执法人员的表现,代表着执法部门的形象,也折射出执法水平和质量,更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人权的保障。本案在执法中不仅注重对违法行为的打击,还能给予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这种以人为本的执法,不仅体现了执法机关从“管制型”执法向“管理服务型”的执法转变,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提升法治化的应有之义。

  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温度的执法才能让法律在尺度和温度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当这名女子转身对民警深深鞠躬时,当她由衷地说出:“谢谢警官,谢谢!”这句话时,这种不乏温情的执法,一定会让她更好地受到教益,也让我们在情与法的解构中找到了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央视网评论员 刘波)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