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请别把不会网上买票的老人落下

央视网评论员刘波

  临近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经成为漂流在外的人每年的候鸟约定。家是人们情感皈依的地方和身心放松的港湾。一首《回家》,曾经让多少思乡游子泪水朦胧,归心似箭。

  这两天,网上的一段视频不禁让人泪目,视频中一位大爷自诉自己已是第6趟来火车站排队买回家的票了,依然无功而返,工作人员告诉他要上网去买,大爷无奈地表示自己不会,急得抹泪甚至下跪。不禁让看过这个视频的众多网友揪心,大家纷纷在网上留言支招,更有网友表示“有点担心自己老了以后,万一不会那些新东西,到时候被技术‘淘汰了’咋办?”确实,这种想法绝不是无病呻吟和杞人忧天。

  的确,科技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等便利了大家,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比如网约车、网上订票、网上预约,这些“网”出现的本意,初衷是要通过技术的加持,更高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弥补现有资源不足。但在实际生活中,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对老年人显示出“不友好”的一面:忘记了那些不会使用者的权利!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推出网上预约功能,技术应用带来的“副产品”,使老年人本来熟悉的世界变得陌生起来。就比如说这位老大爷提前排队尽显“徒劳”,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科技的发展应该更加具有多元的选择和更加人性化。就拿打车软件来说,伴随着其盛行,却让许多老人遭遇了打车难。很多老人不会用打车软件,而招手打车又拼不过软件打车,让老人们变得越来越被动。另外,对于短期来华旅游的外国游客,因未安装打车软件,面对有些“扬招而不停”的出租车,也会摸不着头脑。

  技术本身是无意识的,但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人有意识的选择,这种选择体现在每一项技术运用中。技术是为原有的规则“打补丁”还是直接颠覆,导向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如何让老年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视频中老大爷的遭遇能不能得到改善?能否为寒风中“扬招”不得的老人保留一份选择?确实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事发之后,铁路上海站表示,自铁路部门推出12306网络订票以来,网购车票已经逐步成为主流方式,高峰期比例超过90%。针对部分务工人员及老年人等不熟悉网络购票的情况,上海站会提供相关网络购票辅导服务,同时完善95105105电话订票,直接拨打此电话根据语音提示可预定购买30天内车票。(央视网评论员 刘波)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