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教师用大爱诠释担当与坚守

特约评论员郑良平

1

  10月,穿着5块钱布鞋的李振华给沂源县韩旺乡中心学校送去了3万元的捐款。这位81岁的老人,1953年放弃读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来到了沂蒙山区。16年里一个人独守一所山村学校,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教村民识字。此后,他辗转在沂蒙山区的学校,从17岁到60岁,将自己的一生融进了沂蒙的山水。

  “我是一个老师,我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我应该为学生服务,也要一辈子为学生服务,一直资助到我不存在了为止。”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八旬老教师的担当与坚守。担当精神是教师的魂,是脊梁精神。李振华用他瘦小的身躯撑起沂蒙山区教育事业的一片天,用大爱书写了无悔人生,用坚守诠释着“脊梁精神”。

  淡泊名利,深入贫困山区,彰显担当的“魄力”。考上南京师范学院,如果能顺利完成学业,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等待李振华的是一片光明。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选择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背负着家人的不理解,只为给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这样的魄力,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背井离乡,背负人生遗憾,忍受担当的“无情”。自从17岁来到沂蒙山区后,李振华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回一趟南京老家;1980年初夏,李振华的学生即将高考,正在复习,李振华接到了三封父亲病危的电报,他选择继续守在学生身边,让自己的孩子代替自己回去。父亲病重的时候,他没有给端过一杯水,拿过一片药,背负着家人的责怪,背负着一生的遗憾和愧疚。他说:“当时是5月份,离高考还有1个多月,我难过啊,但我不能回去,这些山里的孩子,翻山越岭的上学,上了十几年就指望着这次高考,我不能对不起他们。”那一年的高考,李振华所带的班级里,56个学生有20多个考上了大学。

  艰苦朴素,全力资助学生,书写担当的“大爱”。为了让更多孩子受到教育,他省吃俭用,持续资助学生64年,至今已资助了2100多名寒门学子,累计捐款115万元。而他一辈子不曾穿过皮鞋,平时也不舍得吃鱼吃肉。尽管已经81岁,李振华没留一分养老钱。“我不怕生病,我一直吃素,吃不起肉和鱼,早上吃萝卜和面条,中午吃南瓜、大白菜和馒头,晚上是萝卜和馒头,身体还是挺好的。”这样的“大爱”催人泪下。

  “脊梁精神”并没有想象中的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八旬老教师李振华用他的魄力、用他的奉献、用他的“大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鲜活的“脊梁精神”,这样的事迹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赞叹,值得每一位国人肃然起敬,向老教师致敬。(特约评论员 郑良平)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