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蛟龙”出海,中国不再“望洋兴叹”

央视网评论员郑芳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从战略导向为我国的深海“三部曲”作出顶层设计。

  一年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总航程8.6万海里、获得了4950GB海量高精度定位调查数据和3860件珍贵地质与生物样品的“战绩”,圆满结束了其为期五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

  十年攻关,“蛟龙号”开启了我国海洋装备“中国造”的序曲;深海寻“宝”,它又开创了我国深海事业从进入、探测到开发的里程碑。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的“蛟龙号”模型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的“蛟龙号”模型

  眼下,在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蛟龙号”的模型如耀眼的明星,吸引着熙熙攘攘的观众驻足观看、合影留念。作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我国海洋高科技发展的重大成果,代表着中国式自主创新取得的重大突破,也代表着我国海洋技术发展的前沿与制高点。就好像一块无言的“功德碑”,展厅里的“蛟龙号”告知世人:中国人是有能力走向深海的。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人走向深海,如同载人航天工程一样,也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从“九五”时起,我国开始加快大型海洋装备的研发进程;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海洋科技创新成为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2016年,《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着力突破深海探测的关键技术、向深海空间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深海“三部曲”……一系列战略和构想的提出、实施,让我国重大深海技术装备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一代代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于突破,让我国浮力材料、深水电机、高压海水泵等海洋装备的国产化技术逐步成熟。

  在此背景下,“蛟龙号”烙下的是深深的中国“印记”。从自主“中国造”,到创造下潜7062米的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再到试验性应用阶段第一次执行任务就发现了可燃冰——一种可供人类使用千年的新能源……“蛟龙号”这条中国“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作业的能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三十年前,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深海、什么叫深海装备;三十年后,我国成为深海探测技术部分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不再“望洋兴叹”。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推动着中国朝科技强国大踏步迈进。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的十个展厅里,像“蛟龙号”这样象征中国科研实力和制造能力的“产品”,数不胜数。它们如浩瀚夜空里的繁星,熠熠生辉,照亮了五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照亮了我们迈进新时代的起点和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抓住战略和发展机遇,奋进在时代前列,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以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央视网评论员 郑芳)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