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绿色”托起了村民的幸福梦

特约评论员罗瑞明

1

  本人称得上是一名驴友,每到周末只要时间允许都会与网友们结伴到户外爬爬山,走走路,看看风景,郊外空气新鲜,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也能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在户外活动所到之外满眼都是“绿”,较平坦的山坡上种着脐橙、茶叶等树,陡一点的坡上种着杉木和松树等,即使是暂时未利用的山坡也长着各种树林和花草,非常的茂密。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记得那时的山是光秃秃的,砍柴要走很远的地方,所谓的砍柴实则是割芦萁、茅草和小树枝,或用竹耙把松树掉下的松毛耙起当柴用,大块的柴只能到深山里砍,想起小时候砍柴真是又苦又累。现今却截然不同,到处是树是草,老表家门口四周都被树和草包围着,怎么老表现在不砍柴了?经多次与村民交谈才知道,一是国家实行强有力的植被保护措施,退耕还林,森林保护,农民们退耕还受补贴;二是普遍实行沼气工程,政府拿出钱来为村民建沼气池,并且从技术上予以指导,将家畜的排泄物等做沼气原料,变废为宝,既改善了环境,又带来清洁的燃料,砍柴这一体力活自然得以解脱;三是对植树造林者实行鼓励的政策,按照植树造林面积分别不同的树种予以补贴。国家和江西省出台一系列生态保护政策,使绿化面积迅速扩大,森林覆盖率大为提高。

  绿色改变了环境,使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到户外呼吸的空气都感到有点甜,绿色不仅是改变了空气质量,也创造了财富。有的靠种果树致富,有的靠植树造林致富,还有的靠山货致富,比如竹笋、香菇、木耳等。为了让山地发挥更大的效益,使农民多增收入,不少地方还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鼓励能人和专业公司租山造林,林农以林权或土地承包权入股,按股分红,既当股东又当“伙计”,双边获利,山上造林犹如建上一个“绿色银行”,“绿色”托起了村民的幸福梦。

  现今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所过之处树木茂盛,花草葱绿,让人心旷神怡。一个地方之美有的会说在于其的经济实力,其实更在于优美的生态,生态美是一种无价资产,可以增加无数的附加值,农村美了,人气也随之旺起来,到乡村旅游观光者也多。赣南是个老区,基础相对薄弱,脱贫任务仍然非常繁重,要夯实基础和完成扶贫脱贫任务,首先之点就是充分地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乡村游观光游成了赣州的主打产业,围绕山水田林路一体化打造,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目前,赣州有各类乡村旅游业主1600多家,辐射受益贫困人口近30万。由此引发了新的“蝶变”,优美的自然景色深深地吸引着八方游客,既饱了旅游者的眼福,也富了农民的口袋。

  作为一名户外活动爱好者,每次出行都会带来不同的收获,有益的户外活动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改革开放这股强劲春风的淋浴,党的好政策不仅使人的观念在变,同时山变水也变,生态更为优美,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已经不是梦,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