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改革开放圆了我家的大学梦

特约评论员秦川

1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览馆开展。“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获得感”展区,集中反映了教育、卫生、养老、住房等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贵州省兴仁县马路河中心小学学生在课间嬉闹”、“留守儿童在两位特岗教师的护送下回家”,看到展板图片中孩子的笑脸,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就学时光。我的小学与初中几乎全在乡镇完成,但家离学校较远,每天上学、放学,起码需步行十几公里。条件很差,环境很苦,身边的一些小伙伴纷纷辍学,有的甚至小学都没有读完,而父亲则倾尽全力支持我读书。我至今记得父亲的两句教诲。一句是“学习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一句是“最好的投资是教育”。

  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大学太难了。家乡流行一句话是这样的:搬不回家一块大砖头,也得搬个小砖头。大砖头指大专,小砖头指中专。在那时,无论大专还是中专,一旦考上都能吃上商品粮,都是光宗耀祖的喜事,甚至被戏称为“祖坟冒青烟了”。尽管我那时年龄尚小,远远不到考大学的年龄,但仍被父亲寄予厚望。

  我知道,父亲让我考大学,已成挥之不去的情结,除了希望我有个好出路,也是圆梦,圆自己的大学之梦。

  1968年,尚不满16岁的父亲参军入伍。入伍前,父亲初中毕业,连高中都没有机会上,更不要说考大学。父亲爱看书,也敬重读书人,怀抱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梦想,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受教育环境并不好,读个初中已属不易。多年后,父亲转业回到家乡,结婚生子。在父亲心中,悠悠万事,教育为大,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读出名堂。父亲的心血没有白费。我是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我感谢父亲!也感谢改革开放!

  也许有人会问,考大学与改革开放何干?众所周知,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当年恢复的是高考,也是高考制度;是拨乱反正,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早于1978年改革开放一年的恢复高考,开改革之先锋,后融入改革开放大潮,与改革共振,与时代共振,与民意共振。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教育成就;没有改革开放,我也没机会考大学。毕竟,在那个年代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审查、领导批准”的推荐制,而不是通过高考择优录取。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大学校门更开放,我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目前,在我家族中,大学生已不稀罕,简单一数,有十多名之多,这与改革年代有关。日前,教育部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0%,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毫无疑问,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在我看来这是进步。从无缘读大学到读上大学,从读上大学到读好大学,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教育改革不断呈现效果的过程。

  犹记得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以“10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位居首位。可以预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包括高等教育改革在内的教育改革,将涌现更斐然的成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顾教育改革路,不免感慨系之。而展望未来,则多了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很显然,接受到良好的完整教育,人生出彩更有可能。(特约评论员 秦川)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