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乡村巨变,扶贫成就的生动注脚

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岳家寨村位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当地人靠种田和采药为生。以前,村民出村只能爬山,用手攀岩石,一步一步挪动。当地花几十年时间修了一条路,吸引来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全国各地游客。村里开起20多家农家乐,有的村民一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目前,岳家寨村实行统一管理,人人是股东,人人有工作。日前央视特别节目《还看今朝》报道了山西长治岳家寨等地的变化,引发热议。

  岳家寨村,这个网络联通“太行天路”的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的日子富了,生活也美了——靠农家乐致富,靠农家乐开怀。在山西,奔上致富路的乡村还有不少,比如被游客称为“深山里的布达拉宫”的阳泉大汖古村,整个村子50余座小院落建在一整块斜石上,别有情致,又沉淀着文化气质。

  “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当年,一曲《我热恋的故乡》打动无数国人,如今,梦想照进现实,祖祖辈辈的脱贫致富不再遥不可及。从岳家寨到阳泉大汖,这些乡村的巨变正是我国千千万万个乡村发生喜人变化的缩影,也是我国扶贫成就的注脚。

  每个乡村巨变的背后,都有一个甘于奉献的带头人。日前,被誉为当代“愚公”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老支书黄大发,第一次到天安门看升旗留下泪水,他的一大事迹就是“一生只为修一渠,历时三十六载,吃尽千般苦,历经万般难,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开凿出万米长渠”。几乎每个乡村脱贫致富,都与带头人有担当有关,带头人有号召力,村民积极响应,才能创造发展奇迹。

  每个乡村巨变的背后,都与找到适合自发发展的致富路有关。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论开办农家乐,还是发展旅游业,“留得住青山绿水”,都体现了走特色之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开始对大汖古村进行整体修复,正在积极对古村落进行保护,还将对此立法。这显然极富远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那么将古村落依法保护好,更是守住了摇钱树。

  每个乡村巨变的背后,都与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事业迈入快车道。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此背景下,一个个当年穷得叮当响的乡村,慢慢发生变化。譬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当年人均纯收入仅1688元。这几年在政策帮扶下,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3元,已于今年2月脱贫摘帽。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可以预见,随着2020年逐渐来临,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脱贫,并奔上小康路。从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到“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再到“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总书记的民生牵挂,以及底层情怀,感染了无数国人,也激励贫困群众立下志向,在脱贫路上奋进。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毋庸讳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如今,我们欣见一个个贫困乡村改变了旧容颜,挂在村民脸上的有富足,更有尊严。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