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回头看看出的政治作风问题

特约评论员李北方

  《巡视利剑》昨天播出了第三集《震慑常在》,内容一如既往地好看。这一集主要讲的是巡视组通过巡视回头看查出来的问题。回头看是党十八大以后巡视制度的创新,在一次巡视后,出其不意地杀个回马枪,一些初次巡视中没揭出来的问题,或者被掩盖住了的问题,回头看时就再也捂不住了。

  甘肃省委原常委、副省长虞海燕就是这种情况。虞海燕为了对抗调查,提早作了一些安排,包括跟中纪委内部的个别人建立起了利益联系。在中央巡视组初次巡视甘肃后,正是这个叫做明玉清的中纪委干部给虞海燕帮了忙,对跟虞海燕有关的线索违规做了结案。在中央巡视组杀了回马枪之后,虞海燕的问题就捂不住了。

  《震慑常在》这一集讲的虽然都是回头看发现的问题,但很难说这些问题在“回头看”这个层面存在什么共性。每个案例都有特殊性,与此同时,联系社会现象观察的话,也都各有其普遍性意义。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安徽省原副省长杨振超和陈树隆的问题。中纪委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就他们二人的问题表达了一个观点:“他们两个人都曾经长期在企业任职,把商人那一套,把商场的那一套带到了党政机关,表面上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实际上是一名商人,党员的这种成分太少。”杨振超和陈树隆都当过国有企业一把手,又从企业转到党政机关工作,身份转换了,思想和行为却没有及时转换。

  诚然,党政领导干部和商人不可避免地要打交道。在民生方面,地方主官有发展经济的责任,在政绩上有发展经济的动力,为了完成这些目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得和商人合作。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作风和商人身上的社会风气,就会发生碰撞。两种作风应该是什么关系?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关系,还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

  中国干部队伍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能最终在体制中持续获得晋升的,大多是能力上突出的人,毫无疑问属于社会精英。可是,官员的合法收入不高,跟私营老板比,简直是天上地下的落差。不光合法的收入有差别,两个群体的行为逻辑也有巨大差别,党政领导干部应该为人民服务,老板只要为人民币服务。

  “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没有摆正位置的官员,在跟老板打交道时,就会感觉没有心理优势。这种落差会产生“势能”,不紧绷廉洁这根神经,官员们很容易就滑下去了。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党性”的时候了。作为党员干部,做到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思考和处理问题,也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的腐败案中都有老板的身影,不光《巡视利剑》,之前制作播出的《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中,都频繁出现老板这个群体的身影。应该说,老板已经成了腐败问题的构成因素之一。我们这么注重制度建设,为什么不讨论一下如何改革“老板制度”,以便减少腐败呢?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