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校长助理“开刀”,北大为教育改革破题

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8月30日,中央纪委官网上公布了北京大学等7所中管高校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在北京大学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提出在选人用人工作方面,针对违规提拔任用干部的问题,已免去8位校长助理和10位“三长”(教务长、总务长、秘书长)副职的相关职务。

  “对巡视反馈意见和整改建议,北大党委完全拥护、诚恳接受、照单全收、严肃对待、全面整改……”细读洋洋洒洒的整改通报可明显感受到,北大对待巡视意见足有诚意,这体现在立行立改,还体现在进行制度性防范。比如在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强化制度意识和规矩意识,先是成立“三定”工作领导小组,后是初步拟定《北京大学机构编制委员会规程》等等,尤其“学校党委书记带头,党政班子成员主动担责、切实把自己摆进去”的姿态,获得公众好评。

  新闻背后是旧账。早在5年前,就有舆论剑指北大选人用人问题。北大官网公布校领导机构设置中存在11位校长助理,5位副校长等共计27(2人兼任)人,备受诟病,有网友直言:“你们让胡适、蔡元培、严复,这些老领导汗颜啊!”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面对当前中国的教改难题,高校的去行政化、去官僚化乃是当前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如今,忽忽然数年过去,舆论并未忘记这桩“公案”,中央巡视组更是与民意共振,将之纳入巡视视野,而北大也并未王顾左右而言他,而是通过整改呼应舆论质疑,这是一个值得欣慰的案例。正如北大所称,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最重大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强化标杆意识,努力成为巡视整改的标杆。

  但是,更应该看到,校长助理过多、相关副职过滥等问题,绝不只是存在北大一校;这种问题也不只是今天才有,而是长期存在;更可怕的是,尽管舆论早有诟病,但一些高校并未闻风而动,而是中央巡视了才有所纠错。北大行动起来了,其他高校呢?

  高校规范选人用人,不是免去违规提拔的校长助理那么简单;遏制高校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也不是重申相关机制那么简单。换言之,相关高校应该具有更高的视野,承担更大的责任,富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原因再简单不过——如果止于个案整改,就无法获得普遍效果,更难以实现高校改革的目标。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说的一段话。当前,包括北大在内的诸多名校,都在致力于“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抱负不可谓不宏大,但是应该先进行自我梳理,比如有没有做到遵循教育规律?有没有真正推进教育改革?有没有存在与教育改革相冲突的弊端?

  众所周知,早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教育要加快综合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两年后,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中可看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中,如果高校管理层存在问题,如果不遏制选人用人积弊,就会成为建设“双一流”的隐患。

  毋庸讳言,多年来高校过度行政化,已让公众颇为反感。有网友戏称: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教授叫不响。媒体也报道,南方某校一个处长职位,竟有40个教授来争。这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答案不言自明。应该承认,高校要去的不是行政化,而是过度行政化;校长助理也不是不能设置,而是不能违规过量设置。当前,舆论普遍关注的命题是,如果高校过度行政化,如果高校改革不够彻底,如果不尽快清理相关弊端,相关高校就很难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不可能建成“双一流”。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说教育改革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高等教育改革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清理不合规的校长助理这一环改到位,北大有望成为此次巡视整改标杆。更重要的是,以此破题,革故鼎新,我国的教育前景就更可期。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