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碰瓷”反转,舆论别被牵着鼻子走

特约评论员王言虎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他在张北草原天路“被骡子远距离碰瓷”。网帖称,他在张北草原天路骑摩托车游玩时,被当地一位大爷以吓到自家骡子为由,索赔一万元。后来经过协商,赔偿给大爷4500元。事件一经爆料,立即引发大量关注。

  但随后,事件出现了“反转”,骡子的主人否认了“因骡子受惊索赔一万元”的说法,他表示,事件是因游客在嬉戏过程中吓到骡子,继而导致骡子受伤残废才要求对方赔偿。对此,当地警方也认定骡子受伤是因当事人骑摩托车驱赶所致。

1

  若非警方及时公布真相,这位大爷碰瓷的锅是背定了。很多人又要拿出“旅游景区多刁民”来说事。幸亏警方及时发声,避免大爷蒙受不白之冤。

  社交媒体时代,首曝诱导效应越来越明显:谁先主动出击,谁就更容易赢得传播主导权。也就是所谓的“先发才能制人,后发只能受制于人”。这名游客显然比大爷更懂得传播规律,他剪裁事实,在网上大曝自己的遭遇,收割同情。

  而这背后更本质的问题是,舆论场上,每个群体、每个人的话语权力是不一致的,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每个人在舆论场中的“权威”不一致。一个有文化、懂社交媒体的游客,显然比一个养驴的老农民更懂得如何占据优势。所以,如果只讲舆论战的话,这名老农民就一定会一败涂地。

  也正是因为舆论场上传播话语权的“圈层化”特征,在社交媒体的“辅助”下,我们进入了“无反转不新闻”的时代。一个事件,随着不同说法、不同证据的出现,总是呈现不同面相。

  在这起事件中,当游客指责被大爷“碰瓷”时,网友愤怒了,指责大爷心术不正,舆论全部站在了游客这一边,大爷百口莫辩;而当警方通报出来时,网友一看,喔,事实原来是这样的,又站到了大爷的身后。立场如此之不稳定,简直成了别人手中的木偶。

  所以,在一个舆论场驳杂的时代,在一个传播比真相跑得快的时代,“真相”并不只是真相,也可能是片面的真相,甚至完全可能是谎言,因为总会有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我们要知道,信息传播领域也是有鄙视链的,那个靠骡子糊口的老大爷,就像手捧保温杯的中年男人,在掌握着社交话语权的年轻人那里,他们永远都是被奚落、被调侃甚至被污名的一方。而他们能做的,也只有拿着保温杯坐在那里,什么话也说不了,说了也不会有人听。

  骡子不会说话,大爷不懂传播,所以这名游客就占据了舆论传播的比较优势,可以信口开河。我们要做的是,在对一个新闻发声时,首先要想想,信源是否可靠,事实是否有漏洞,当事另一方的声音在哪里,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在评价一件事时,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做别有用心者的帮凶。要知道,网络的群体极化效应下,成规模的观点汇流,可以给任何一个人带来一场灾难。

  社交媒体时代,每个在网络发声的人都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也不会给当事人带来误伤。这次,警方揭开了真相,为大爷洗了冤,但总会有挂一漏万的时候,希望到那时候每个网民都能用好手中的话语权,谨慎发言。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