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捐助成为自愿奉献,而不是道德绑架

央视网评论员刘波

  近期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灾难面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众志成城、心手相连,积极展开各种救助。

  地震灾害后,多位知名演员捐款赈灾,其中,吴京也在第一时间捐款100万元。出人意料的是,吴京的善举并没有换来一片赞扬声。恰恰相反,有网友在网上发表评论,嫌他捐款太少了。有人说:“吴京你赚了那么多,起码要捐一个亿!”还有人说:“吴京你应该把《战狼2》票房的10%捐给地震灾区!”好好的一个赈灾善举,眼看就要演变为充斥着暴戾的“网络逼捐”了。

  慈善捐助恪守底线让爱心温暖人间。除了国家的统一部署救助,慈善公益也是救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慈善事业而言,由来已久。从宗教慈善到世俗慈善,从儒道仁善到宗族救济,作为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总有其一以贯之的底线,正如“爱的奉献”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救助的初衷,亦是救助的要义。

  在捐助中不要裹挟更多的附带品。如何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无疑灾区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捐助?就社会爱心捐助而言,我们应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呢?有句名言叫“施比受更快乐”。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涵义,首先要认识到捐助是一种独立行为,更应该体现捐助者本人的意愿和决定,而不是通过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个人的认知对捐助者进行“道德绑架”和情感要挟;其次,要警惕那些捐助者中的“暴力慈善”,前几年就曾发生过拿着人民币带着灾区孩子四处拍照的慈善家和在公共热点事件上勾兑私情与正义的赎买式慈善。只有让捐助变得简单和纯粹,才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让捐助成为一种爱心奉献的自觉行为。面对天灾人祸,人类共同的命运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还是国家行为,群体亦或是个体行为,都应该在捐助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对于国际之间的捐助,捐助是出于对一个受灾国家的同情和友好的帮助之情,接受捐助的国家没必要在乎他们捐多少,更不能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捐助数额的比较;而对于国内的社会团体、或者是个人的捐助,我们也应该尊重捐助者的善举,捐多少,捐与不捐都是他(她)们个人或团体的选择,他人无权干涉,更不容置喙,这才是文明社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网络语境下舆论理性的回归。关于这次捐助引发的热议,不管是“吴京的逼捐”还是“周立波的诈捐”,结果都是令人欣慰的,他们均以各自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拳拳之心。另外从网上舆情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法治和网民意见立体的网络语境下,舆论并没有一边倒,而是更多地站在尊重,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捐助事件本身。

  灾难,是曲折历史长河中的悲惨瞬间,也是悲伤哀痛后的洞察之窗。从汶川到玉树,从雅安到九寨沟,我们从灾难中走向成熟,虽然天灾无法避免,但是每次灾难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经历了千锤百炼的中华民族,必然在这些灾难的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爱心凝聚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震后的九寨沟,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以它人间美景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