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为官不为”,既要治庸更需问责

央视网评论员郑芳

  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对于一些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斥之为“新衙门作风”。

  这种“新衙门作风”,说白了就是“为官不为”,反映在具体工作上,就是一些干部对群众的权益不上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能拖就拖。这股作风,不仅拖延了办公效率,让群众跑断了腿、吃够了苦,更直接影响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党能否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以武汉市为例,2016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所接触的党员干部存在消极怠工、“为官不为”现象的受访者比例,较2015年上升7个百分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针对群众不满意的现象、行为,武汉市雷厉风行,2017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决意整治“新衙门作风”。

  在整治干部作风、“为官不为”方面,武汉市可谓下了“狠”功夫。首先,祛“冷漠症”: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绝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其次,治“假把式”:不能混日子,要对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负责;再次,破“潜规则”:谁损害武汉投资环境,就砸烂谁的饭碗。重拳之下,成效显著。经过这一番动真碰硬、揭短亮丑,仅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就问责892人。

  治庸问责,目的是让官员尽好职责,为百姓服好务。“以前是等着群众来办事、让群众等着办事,现在要主动上前帮群众办事,感觉像是换了个工作。”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这样感慨。这一点,市民徐红霞更有感触,因家中电动车被盗,她跑了好几趟派出所都没解决的问题,经电视问政栏目曝光后,警方就立查立办了。

  作风建设的“螺丝”越拧越紧,机关作风就越来越好,群众路线就越走越实。经过整治,武汉“门难进脸难看”“吃拿卡要”的现象明显少了,“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的问题也明显改善了。干部作风好了,工作实了,群众的满意度自然也就高了。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武汉的探索表明,对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对待群众不上心的“太平官”,不仅要用好“紧箍咒”,把“官帽”用在激励他们为党和人民干事业上,还要严肃问责追责,让干部行使的权力与担当的责任紧密相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就越有希望。”干好党的事业,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党的干部要勤勉任事、有所作为,否则,就要面临问责追责。武汉治庸问责的例子,全国其他地方也应该借鉴起来。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