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教育的家长们,不妨学学老舍先生的教子观

央视网评论员刘雅虹

  连日来,一篇“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暑假”的文章刷爆网络,一则“9岁小学生一天连赶9个培训班”的新闻在网上热传。不可否认,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游学班对孩子今后走入社会并参与竞争会带来一定优势,但是用超前又烧钱的学习来扼杀孩子们本来应该无忧无虑、天真玩耍的童年生活,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真的有益吗?

  所谓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较大龄孩子的知识来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过去,我们对这种“望子成龙”式的教育理念大加赞赏,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这是父母的功利性心理在孩子身上的体现,也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在超前教育的热潮中,出现了“两岁的孩子学唐诗”“小学生学物理”等让人喜忧参半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怪象。当然,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确实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智力水平,那么给孩子提档加速进行超前教育,确实无可厚非,而这一切还要建立在孩子是否愿意被加速培养的前提下。否则就可能是“伤仲永”一样的拔苗助长。

  诚然,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大,是目前社会现状,但是,把这个压力和紧张场景提前代入孩子们的童年,用“透支”童年来未雨绸缪地规划孩子的童年生活,就能保证若干年后的他们能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吗?笔者认为,在这个弥漫着焦虑和竞争味道的酷暑,殚精竭虑的父母们不妨学学老舍对儿女的教育观。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是这样说的:“唯儿女聪明不齐,不可勉强,致有损身心。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能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

  “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教他们多游戏,不要紧逼他们读书习字……”

  “至于小雨(老舍长女),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识字;她才刚四岁呀!每见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号,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在老舍先生一篇《艺术与木匠》的文章里,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老舍总是很谦虚地称自己为”写家“而非”作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育儿观。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比老舍先生的时代更优越,教育环境更复杂,孩子的智力水平也更高。但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并未过时,也希望这些朴实的观点能给焦虑迷茫的现代家长们带来一丝清凉的启示:

  --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身体强壮”“体健如牛”,关于健康,同一封家书里老舍强调了两次,足以见他对孩子们健康的看重。的确,假若孩子没有健康的身体,后天花再多的钱去教育,对于家长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可做拔苗助长损害身心的学习。“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勉强”“有损身心”,对于老舍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由家长强制性的学习,还是不要也罢。

  --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宜多玩耍”“教他们多游戏,不要紧逼他们读书习字”,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和天真都是天性,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这才是尊重孩子自然生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孩子们拥有古人这样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岂不比一放学就奔赴各个辅导班更能放飞天性?

  --不过分看重成绩,能自食其力、平淡一生也是幸福。“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在老舍眼里,做木匠、做瓦匠,都是有意义的工作,做父母都会非常欢喜。不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尊重孩子们自然的成长形态,这才是为人父母的正确心态。

  老舍先生这些平实又不失积极意义的育儿观,值得当代父母借鉴。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