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宅”现状要靠校园健康教育

央视网评论员李红霞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校应按照纲要确定的原则、内容,因校制宜制定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高等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高级专业人才,毫无疑问,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良好身心素质的养成有赖于健康教育。

  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却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不够、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宅男宅女”、“手机控”等,使得现在相当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运动、懒于运动。随着各种重大疾病低龄化现象的急剧增加,健康教育逐渐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漠,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能力不足。锻炼不够、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危险因素。

  因此,增进学生健康要有相应的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要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针对高校学生关注的健康问题,精选教学内容,吸引学生选修健康教育课程。此外,还应拓展健康教育载体,多形式开展健康实践,多途径加强健康教育教学能力建设。

  加强校园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除了需要认识到位、制度保障到位,还要在科学实施上下更大力气,因为,实施的效果将最终决定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希望在将来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健康的体魄与心态去面对各种挑战,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