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你能否做到“把孩子当孩子”?

央视网评论员张筱宇

  这两天,很多中小学校陆续放暑假了,长长两个月,是孩子们日思夜想的假期,也是让很多家长每年头疼不已的季节。让孩子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想必已经成为家长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家长认为,现在竞争激烈,让孩子趁机充充电,早学、多学一点,不能“玩物丧志”。

1

  就在前不久,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曾在家长微信群“激起千层浪”: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可与外教正常语速交流,能写300字左右英语作文;数学,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心算两位数与一位数乘除法,学过数独,知道小数、分数、负数并进行加减;语文,会背千字文,50首左右唐诗,学完拼音,认识1000多汉字……然而,这个6岁孩子还是在全市公认最难进的私立小学入学面试中,被“唐宋八大家是谁”这道终极难题给问住了。

  “孩子上学前到底该学多少东西?”虽然网络上产生了很多争论,但更多家长则在讨论中达成了基本共识——别人家孩子的起跑线早就画到前面去了,再不送孩子去各种班提前学些本事,等上学就晚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应该都认为,放任孩子“瞎玩”纯属于浪费时间,除了给当下带来一点快乐,对未来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没有一种“玩”是毫无意义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神童”,4岁半上小学,19岁拿到博士学位,可毕业后天天呆在家,什么事都不干。这是为什么呢?卢勤认为,这是由于孩子在童年想玩时,不让他玩,如今学位是拿到了,可童年的缺少让他“完成求学任务”后就只想玩了。是的,让孩子玩好,不仅是对孩子认知习惯、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顺应,更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尊重。“神童”的悲剧,正是因为没有“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

  在这个暑假,可以预见,又会有一大拨孩子走上“漫漫补习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否则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句话放在当下仍具启示意义,也更像是一句忠告。教育,从来都是一场“慢艺术”。暑期来临,家长不妨多观察和倾听孩子意愿,提前给孩子规划一个完美暑假,而非左顾右盼,卷入家长们的竞争圈,用自己的主观意愿掩盖孩子的真正兴趣。毕竟,在成长阶段,应更多给予孩子探索自己人生的机会。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想来,每个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孩子是否“买账”同样重要。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