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改革,让职称评级“行有行规”

央视网评论员陈千里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实行了三十年的职称制度将迎来大改革,涉及29个职称系列的73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

破除评价标准“一刀切”

现行的职称评价标准,存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缺陷,也有“晋级”必考、工作却不必要的外语、计算机考试成为“拦路虎”,将真正“能干”的人拒之门外,这样的评价标准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化职业体系。而新的评价标准确立了新的导向,用品德、能力、贡献来评价人才,不仅仅是靠论文、学历、资历、计算机、外语,让那些踏实肯干、专业突出的人评上职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过去的评价标准里,一部分职称有“正高”,一部分职称没有“正高”。这是因为我们评价人才时倾向于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价值错位,会使大家都奔着高校、研究理论,轻实践、轻技术。所以,这次改革会让工程、会计、经济、实验技术、中专教师、小学老师都有机会评上“正高”,破除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职称评级要为基层人才服务

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方式并不适应基层一线。高校看重论文,但在田间地头,解决土壤问题、农药问题要的不是论文。因此,基层人员不能和科研人员一概而论。只有把资源向基层倾斜,才能把基层的人才稳住,才能让基层有吸引力。

“评聘脱节”要不得

过去的职称评级,评是由政府来评,聘是由单位来聘。相互不了解带来的弊端就是只能“看论文”、“看学历”,忽视了具体工作业绩的评价。而此次下放评审权限,由企事业单位自主评审,就能在评审过程中更好将职称与岗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此外,这次改革还提出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只有力求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专长、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才能让作出贡献的人有成就感、获得感。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