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数据“花式造假”要靠监管“措施较真”

央视网评论员李红霞

  日前,环保部发布对28个城市的督查通报,发现一些痼疾,其中“花式造假”再次闯入视线:部分企业在监控设备和监测数据上动起了手脚,有的偷天换日,有的暗度陈仓,有的企图蒙混过关,个别企业的造假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督查组发现,河北省唐山福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擅自关闭数据采集传输仪,数据无法传输到监控平台;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丰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硫在线监测数据甚至为负数。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普遍受到重视,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露头就打。然而,个别企业没有意识到当前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他们不考虑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不考虑如何优化生产结构,却动些饮鸩止渴式的“歪脑筋”,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对抗环保督查,如何造假环保数据上:有些“阉割”在线监测仪的检测面积,有些索性关闭数据采集传输仪器。这些企业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企业理应恪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些企业在环境监测数据上玩“花式造假”目的无非有两条:一是想借此节约环境监测运转的设备、人力等成本,减少各种费用支出;二是通过虚假数据来掩人耳目,逃避上级监管和处罚。但这样做不仅对节能减排毫无益处,更是干扰了环保部门的专项督查工作,严重阻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这些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理应受到严惩。

  要杜绝环境监测“花式造假”,必须依靠环境监管的“措施较真”,采取多种措施,使“花式造假”者无市场可言。首先,应尽快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在立法上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和刑事处罚力度,形成法律威慑力,让那些屡教不改的污染企业倾家荡产;其次,应尽快提高污染治理的科技水平,必须下大力气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建设体系,全面准确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最后还应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尽快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尤其要增强地方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治理环境污染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从中央到地方,督查环环相扣,密度一次比一次紧,强度一次比一次大,展现了党和政府治理污染的决心和作为,也让民众看到了生态改善的信心和希望。期待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共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