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为中华复兴“加油”

特约评论员卞离石

  距离“中国航天日”还有4天,“太空速递员”提前送来了一份闪耀星空的大贺礼。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对于中国航天事业而言,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天舟一号的发射成功,极不平凡处在于,意味着中国取得了发展载人空间站的关键技术突破,而一旦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我们未来建造的“中华牌”空间站,将拥有源源不竭的供给保障,不再受制于人、仰人鼻息。

  而天舟一号的作用和贡献,远不止于此。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这位遨游九天的“太空速递员”,不仅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还将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虽然“身份”只是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还担负起了准太空实验室的重任,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进行13项太空试验。在“凌空飞渡”的飞船舱室内,随时会带来科学发现的惊喜。

  通过这次经典发射,中国航天研发的强大实力也一览无余。搭载天舟一号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较首枚长七火箭有75处改进,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13.5吨;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13吨,物资运输能力约6.5吨,可独立飞行3个月,从这些关键性的技术指标看,闪亮登场的天舟一号,无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从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到1964年6月29日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再到如今载人航天、空间站技术的日臻成熟,中国向太空进军的每一个笃实脚印,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也展示着一个东方民族的责任担当。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如是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们不应忘记的是,14世纪末期,那个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坐在椅子上的他,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推力飞上天空,再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他为此献出了生命,然而,时光荏苒,在“天宫”“天舟”上,万户的精神仍熠熠生辉。

  天舟一号的长焰升空,不是一次娱乐围观的盛宴,而是飞向宇宙的进军令。把目光投向浩渺无际的宇宙,热爱科学、崇尚自然、探索奥秘,而不是追求物欲、麻痹精神,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中华的复兴才会指日可待。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