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停车,这个创新“脑洞”开得好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近日,北京市石景山苹果园南路出现了一种新式路侧停车位,位置从紧贴便道旁边挪到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中间。停车位左侧还划有一米左右宽的虚线边框,提醒司机“注意安全”。据交管部门介绍,这样的停车位在全市还属首创,目的是为了解决停车难的同时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

  毋庸赘言,在道路状况日益复杂、交通形势严峻的当下,这样的创新值得肯定。尤其是,北京作为我国首都,车辆、人口和交通的压力一直很大,理应在破解停车难问题、合理分配路权、保障道路安全秩序等层面多想办法、多下工夫。“内嵌式”停车位的效果究竟如何、效应能持续多久暂不去说,但这种肯创新的姿态无疑十分宝贵。

  事实上,内嵌式停车位的出现,并不是交管部门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现实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行业各领域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快递包裹和资源共享的时代。除了机动车,快递三轮车、电动车、共享单车等都在迅猛增长,对原有交通状况和道路路权提出了新挑战。而从内嵌式停车位的设计思路和细节来看,则是对此前传统停车位的突破。理论上,有利于增加停车位的供给、路权更合理地分配,并且减少交通事故。

  虽然改革创新值得肯定,但创新举措要完美落地,还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发力。

  一方面,司机、行人和骑车人需要多加防范,多观察,多留心。首先,由于内嵌式停车位的特殊设计,司机朋友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停好车,要比平时更花费精力。尤其是,新手司机或者驾驶技术不太好的司机要停进车位,更可能耗时耗力,甚至造成道路严重拥堵。其次,理论上,内嵌式停车位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但内嵌式停车位的上下车风险,可能并不比传统停车位低——左侧面临其他机动车通行,右侧可能遇到非机动车。因此,上下车、骑车时就更加需要小心,共同防范,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交通管理者也需要更用心。因为前述风险的存在,目前的道路设计,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比如,内嵌式停车位与路边的距离究竟当以多少为宜,应该多加调研。倘若空白距离过宽,但凡有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就将造成道路资源紧张。同时,要善于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各区的道路实际,适时扩大试点。此外,对于因在内嵌式停车位停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如何取证和进行责任认定,恐怕也是一个新问题。这既要约束好机动车司机的停车行为,也要严加约束骑车者的行为。一句话,相关交通管理者在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实际执法活动中,需继续动脑筋。

  无论如何,内嵌式停车位在北京都是首创,是执法者面对交通实际,勇于突破的结果。我们应该给创新者点赞,也应该给内嵌式停车位这一新事物多点耐心。话说回来,其实不只是北京,对于国内其他道路状况复杂、交通压力繁重的城市而言,类似的创新,都应该多些、更多些。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