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万金!围观大V的狂欢能走多远?

特约评论员何足道

  近日,王思聪的一条微博问答火了。网友花5000元向其提出一个问题,仅得到4个字的答复——熟能生巧,被称作现代版的“一字千金”。到4月5日晚上,这条提问已有18万余人围观。按照“围观一次1块钱,扣除10%平台服务费,博主和提问者均分围观收入”的规定计算,王思聪可坐收8万多元,“一字千金”至此已演变为“一字万金”。可以说,提问者、答主、平台、围观者共同打造了一场“围观大V”的狂欢。

  在网上,回答一个问题就能拿到成千上万元收入的知名人士不在少数。其实,随着微博问答、分答、知乎live等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付费问答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许多人不惜花高价提问。与之相应,就有越来越多人从中获取收益。其中,有人对内容质量看得很重,认真回答网友提问,得到网友纷纷点赞;但也有人忽视内容质量,仅靠人气来吸引提问和围观,遭到网友一片质疑。

  诚然,那些忽视内容质量的知名人士,他们仅用只言片语、三言两语作答并获得不菲的收入,并没有违法或违规。因为付费问答是一种市场行为,本质上是作为市场主体的答主,和作为消费者的提问者、围观者自愿参与的一种交易行为。但消费者的满意度,也直接影响到这种共享经济模式能走多远,关系到这个市场到底能不能良序发展。

  消费者掏钱向知名人士请教,无疑是希望得到高水平的答复。如果答主仅以三五个字敷衍过去,消费者就会感到回答内容的性价比太低,今后就会“用脚投票”,不再向这样的答主提问题。进而言之,与自媒体文章打赏功能“先看货,再论赏”的规则不同,付费问答的规则是“先交钱、后交货”,因此,质量太差的回答会让付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答主普遍都是抱着“试水”“好玩”的心态和自身的光环收费答问,却忽视回答内容的质量;如果平台对眼下“围观大V”的狂欢现象不加管理,这种知识分享模式就会盛极而衰,就会渐渐让人失望,从而日渐式微。

  付费问答借助互联网普及科学、法律、医疗保健等各方面常识,本是一种很好的知识分享方式。它也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业态,见证了市场机制、共享经济的神奇魔力,让人看到了知识应该具有的价值。为了维护行业生态,让有专长、有助力的答主踊跃而出,让付费问答发展得更好,平台提供者可以建立投诉和退出机制,对那些用户投诉频率较高的答主实行“退出”,让那些名不副实、敷衍用户的答主无法浑水摸鱼。

  让付费问答走得更好,关键还在于答主本身。付费问答是互联网经济,这种经济形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来钱快”——借助互联网迅速完成交易,便捷获得收入。“快钱”容易让人浮躁,忘乎所以,忽视了线下的知识积累和回答内容的精心准备。只有答主们真正把自己当作市场主体,重视“产品”质量建设,才能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从而让付费问答这一知识分享模式越走越好。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