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清明,用心触摸文化印痕

特约评论员杨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炎黄儿女或者敬天法祖、慎终追远,或者团聚亲友、观光踏青。让文化因子在心中流淌,让缅怀和追忆在心中停驻。这个萋萋清明,让我们用心触摸文化印痕。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清明作为一个有着传统意涵的日子,我们可以在追思缅怀中传承好家风,凝结起我们的民族血脉精神。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国家不能没有历史,社会不能没有记忆。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组织一些祭奠活动。特别是对那些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永远地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我们祭奠祖先,是为了追寻并延续“家”的根;我们祭奠烈士,是为了“不忘本”并凝聚前行的力量。既追思亲人,又缅怀烈士,喷薄而出的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清明,既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根脉情深,也传承了千年古国的文化基因。植树、放风筝、踏青、荡秋千、插柳……在漫长的时间里,清明积蓄的文化内涵,甚至已成中华儿女缅怀先祖、寄托思念的一场虔诚与近乎唯美的文化仪式。

  时光易逝,文化不老。清明节不仅是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纽带,更蕴涵着展望未来的文化基因。借助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清明文化得以创新和传承,这也足以诠释国人骨子里的文化信仰,足以说明文化意识已经融入到了民族血脉中。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把“人文钥匙”,打造“互联网+清明”,既能够塑造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也可以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传承“文化图腾”,配好“人文钥匙”,在追思缅怀中接续过往,以中华文化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庭、社会的庄严慰藉,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既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也涵养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堪为清明的最好打开方式。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