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评论频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年04月01日 15:0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一个政党的执政业绩与施政方略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与战略运筹密切相联。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作为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党,我们党高度重视治国战略方略的谋划运用。毛泽东同志讲过,领导工作要有“战略头脑”“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回顾历史,我们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提出清晰明确的战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我们党就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迄今为止已经推出13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从“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都体现了我们党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的递进展开,都对各个时期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战略是对问题的回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把握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不断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宽广的政治视野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紧要问题和根本问题

  治国理政方略或现代化建设中治国理政的特点和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围绕发展目标及其动力、平衡力、主导力来展开的。确立科学的目标愿景是进行战略构建的基础和前提,而动力、平衡力、主导力又从动能释放、协调有序、资源力量统筹等方面保证目标愿景的顺利实现。因此,只有解决好实现什么目标和以什么为动力、以什么来平衡、以什么去主导等关键问题,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战略方略。这不仅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赢得发展主动的基本经验,也已为我国发展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现在,许多人在探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命题,分析我国“发展起来后”进入新的转型期的诸多矛盾,分析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所面临的种种严峻挑战。实际上,贯穿于这些矛盾和挑战之中的,还是把握正确目标、释放发展活力、保持和谐稳定、有效调动和整合力量等紧要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自然也是同第二个百年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长远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明确了动力来源,即全面深化改革,这必将加快推动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明确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即全面依法治国,这是为现代社会治理所证明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明确了领导力量和主导力量,即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拥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同心协力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可靠保证。可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要素和核心要义,抓住了治国理政的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和新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任何一个好的治国方略和谋略,都是一种通盘的设计和考量,都是综合考虑主客观条件、进行总体谋划的结果,各方面因素考虑得愈系统全面就愈有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治国理政的时代主题来谋划,直面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给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课题,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进行了全方位、全景式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全面”也都是系统布局,都关系党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各个“全面”又相互贯通,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把握了“四个全面”,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带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大提升大发展。

  分析思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性,还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在其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同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优势相衔接,更加鲜明地强调执政党自身建设,更加注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自身状况如何、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国家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实现,直接关系人民的福祉和民族的命运。正因如此,我们要从更高站位来思考全面从严治党问题。要说特色和优势,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和优势;要说理论和实践创新,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弘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的权威,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中的关键,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方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强大的引领力和统摄力

  新的思想理念和战略方略,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党心、军心和民心极大凝聚,这些都离不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引领。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之时,中国经济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红利”?为什么在国际社会乱象加剧、不少转型国家一蹶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能够保持社会政治总体稳定?为什么具有近百年历史、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革故鼎新中不断焕发生机?为什么以党的领导为基础的“中国制度”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这些现象背后,起作用的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威力。中央党校有一个“两带来”教学制度,即要求学员在参加培训时带来一个本地区本部门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带来一个希望解答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据一些学员反映,党风政风、惩治腐败、社会公正、政治认同等热点问题过去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在虽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但集中度、关注度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际成效,表明了这一战略布局强大的实践引领力和统摄力。

  当然,任何战略方略的实施,都是一个总体稳定和动态优化相统一的过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有一个在实践中把握“不变”与“变”的辩证法问题。“不变”,就是除非战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总体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重点等要持续深入推进和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如果这些变了就失去了战略本身的意义。“变”,就是指一些具体内容、具体举措、具体部署要随着环境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明确到本世纪中叶的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路径;在经济增长传统优势减弱、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加快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形成;在社会快速转型、各种矛盾叠加的情况下,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成效;在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如何强化国家的安全保障,更好保证领土、领空、海洋、网络安全等,都需要在与时俱进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运用治国理政规律的重大创新成果,已经并将继续引领中国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党和国家事业千头万绪,各领域的工作不尽相同,但都要以此为总揽、为总纲,在围绕全局要求、紧密联系实际中深化落实,更好地发挥治国理政总方略的统摄和带动作用。

  (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0日 07 版)

编辑:杨沫 责任编辑: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