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到“质”的飞跃,奏响农业供给侧改革“三部曲”

特约评论员疏影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3月21日至2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稳定发展能力和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不兴则难谈百业之兴。今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经济全球化,农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比之前更复杂。2015年,针对我国农业经济运行中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首次提出。2016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在体制改革上拉长“短腿”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体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要改善供给结构,推动农产品供给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需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形成合理科学的农产品供求结构。要围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综合效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薄弱环节拉长“短腿”,补齐短板。

  在理念更新中摒弃“糟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农民自身农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主动权和经营权都掌握在农民手中,对于农民自身而言,要积极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常态,摒弃传统产业发展理念的“糟粕”,主动发掘、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市场形式,把控好自己的生产规模和质量。要转变经营发展方式,种养结合,推动农林牧渔多样化发展,并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加工率和附加值,打造竞争新优势。

  在实践创新中破解“瓶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然而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只有在反反复复的实践和创新中才能破解“瓶颈”。在农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必须紧跟时代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建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同时,要改革思路,勇于探索,充分开发农业多样化功能,努力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积极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体验农业、会展农业等多种发展形式。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和农业发展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切实让农民享受产业融合发展的收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只要我们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改革政策、资金投入、人才支撑更多地聚焦“三农”,各方力量协同齐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