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家谈】从严治党,不让贪欲“铐”住自己

特约评论员雷钟哲

1

  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份工作报告“出炉”。从中可以看出,去年已对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240人。同时,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826人。此外积极参与海外追逃追赃工作,对外逃腐败分子虽远必惩,让其难逃法网。

  “两高”报告不但证明反腐高压态势毫无松动,而且凸显出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其实,这已是一个别无二选的路径。要问缘由,透过“两高”报告都点到的“白恩培案件”就能找到清晰的解读。

  1946年出生的白恩培,39岁时就成为延安地委书记,2006年11月当选云南省委书记。按说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原本可以为党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从2000年至2013年,白恩培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直接或者通过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47亿元。办案时从白家查获的藏品,多得让办案人员感到震惊。亦因此,他成了首次适用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的案例。

  白恩培从“座上宾”到“阶下囚”灰暗转身的历程,有个细节值得一提。白恩培自己喜欢红木、茶叶,他的妻子张慧清则爱翡翠、玉石,所以很多行贿者投其所好。有一次,张慧清看中一款手镯,就对涉案人员周宏说:“大概1000多万,你去付一下。”于是周宏用1500万买了手镯,白妻利用丈夫手中权力,轻松将手镯收入囊中。当然这个手镯最终变成了冰冷的手铐,既让自己声名狼藉,也让丈夫前途尽毁。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对于这样的腐败现象,要不要毫不手软坚决制止?答案不容丝毫质疑。因为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直接关系民心向背,而民心向背又关乎到执政根基的稳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严肃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他还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表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这,其实就是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

  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一直是一个反复提及重中之重的工作,并且上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除了上面提到的执政根基的稳定,还因为目前的监督工作存在监督主体各自为战、协调不够的现象。党内政治生活集中不够和民主不够,也是同时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现实,十八届六中全会才会将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作为具有历史与现实双重意义的重大议题。通过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使之与其他监督形式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问责制度和监督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则是逻辑链条上的必然环节。

  如果换个角度,从爱护干部层面观察,从严治党也是对领导干部的爱护。这一点,从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就能看出。专题片告诉我们,不惟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很多落马贪官都有一个耀眼的开始,都有一些不凡的建树,展现过出类拔萃的能力和非同一般的水平。要不然他们也很难在众多干部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并且仕途通畅。他们自毁前程,实在是让人扼腕的蜕变。这其中,固然与理想淡漠、信仰丢失有关,但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制度的疏漏给他们提供了人性之恶跑出笼子的机会,如同潘多拉魔盒里放出的魔鬼。所以,把从严治党、扎紧制度笼子说成是对领导干部的爱护,也是显而易见逻辑自洽的命题。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