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大家谈】管好百姓“钱袋子”,财税改革当立足长远

央视网评论员郑芳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按照既定的改革时间表,当前,财税体制改革处于半程配速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在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下,要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3500亿元,又要保证重点领域的支出,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就成为摆在财政部面前的现实难题。在3月7日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就直言,要做到预算收支平衡,很不容易,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做好预算安排的“加减法”,“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涉及问题比较复杂,既要考虑收入,还要考虑开支。如何替百姓管好、用好“钱袋子”,把公共财政的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出实效,考验着财政部的智慧。

  减税降费,节用裕民,要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要对扶贫、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加大保障力度;所谓“减法”,就是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这“一加一减”,不仅折射出执政为民的情怀,更体现出执政者肩上的责任和担当。

  民生所望,施政所向,问计个税改革。近两年,公众和舆论对于个税改革的呼声渐高。我国目前的个税免征额标准3500元是2011年9月施行的,距今已5年多了。“这5年多来,我国名义通胀率不是太高,但实际通胀率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在这种情况下,免征额应当适时提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表示,“若不及时提高,老百姓用于最基本生活的那部分开支所需要的收入将被征税。”为将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以“裕民”的思路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财政部正在研究和论证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不仅考虑将部分收入项目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还将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如“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指出,“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财税事关国计民生,其改革既要考虑社会公平,又要兼顾收支,望眼国家发展大局。期待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言献策,集智聚力,为我国财税制度改革谋划出立足长远的顶层设计方案。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