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回程票那头永恒的牵挂

特约评论员李松林

  “儿行千里母担忧……爸爸妈妈,儿子多想再听听你们的‘唠叨’啊!离别时我们彼此外表都装着欢笑,内心却有太多的无奈和不舍,相互怀揣着泪水挥手道别,期待下次再相聚。”日前,一张离别主题的照片在微信圈扩散,配上这段令人的动容的文字,着实赚了不少人的眼泪。

图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返程模式已开启。此时,不管是学业有成就业于大城市者,还是外出打工者,都已开始收拾行囊,拖家带口,奔波在返程路上。我们感慨,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们不舍,与家人的亲密才刚刚开始……然而,纵然我们内心有再多的留恋和无奈,也得急匆匆迈开脚步,离开那片生养我们的地方。

  这就是现实的坚硬,生活的真相。当今社会,是一个“大迁徙的时代”。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已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背井离乡、去他乡打拼,早已是很多人的常态生活。在此现实背景下,春节自然成了难得的团聚时机。正因为有春节这个“纽带”存在,我们的相聚才值得期待;也正因为春节的结束,我们的继续拼搏才更有意义。

  其实,比起过去“家书抵万金”的时代,现在的交通和互联网技术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已让人们的相见变得更容易。不过,由于假期时间有限、工作压力大、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并不是每一次相见,都能把酒言欢,透彻心扉。春节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是全体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更在于它把“家”和亲情的魅力,深深嵌入了每一个人内心中。

  游子平日里对家、对家人的惦念,通过春节得以彻底释放,然后又随着春节的结束而重新积蓄乡愁。这种情绪反复轮回,连年不断,说到底是对“家”的强烈认同、对家人和家乡的真挚热爱。这既是个体感性层面的正常反应,也呼唤着相关制度继续给力,让每一个人在想家念家时,都能够更方便地触摸到家。

  事实上,近几年,有不少地方都已开始在这方面尝试探索破题。比如,设立“探亲假”,鼓励在外的游子定期或不定期回家看望亲人;又如,通过金钱或物质手段,用类似“孝老金”等途径来刺激子女回家;再比如,以法律手段要求子女必须定期“常回家看看”。以上诸种办法,在缓解“空巢老人”生活寂寞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游子对家多了接触,多了亲近。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浪迹天涯的游子来说,不论身在何方,家,都是你心灵深处的宁静港湾;不论什么时候,家,都是回程票那头永恒的牵挂。当我们拎起背包,回望家的方向,回想家人的模样时,或许总免不了一阵无奈和心伤,但更应该记得多多保重,努力拼搏。我们安好,家人就安心;我们上进,家人就开心。

网友立场
860010-1102010100
1 1 1